最近不少媒体都在说,眼下除了台积电,其他芯片厂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手机、PC、家电这些电子设备卖得不如以前,导致一些IC厂商纷纷砍单。IC厂商一砍单,上游的晶圆代工厂自然跟着受影响——下游订单少了,上游的代工订单自然也少。
按说,除了台积电这种有3nm等独家工艺的“特殊选手”,其他晶圆厂都该跟着“难过”。
但最近几家晶圆厂公布的报表,却让这事有了新说法。台系、韩系的厂子或许真如传言那般,可咱们中国大陆的晶圆厂,情况完全相反——订单不是少了,是多到接不过来,直接“爆单”了。
先看排在全球第8、中国大陆第3的晶合集成。上半年他们预计营收能到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5.29%到20.97%;净利润更猛,同比增了39.04%到108.55%,在2.6亿到3.9亿元之间。这数据一出来,就能看出他们根本不愁没活干。
再瞧全球排第6、中国大陆第2的华虹半导体。二季度他们营收5.661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净利润800万美元,同比增了19.2%,环比更是大涨112.1%。最关键的是,他们的产能利用率达到了108.3%,完全是在满负荷运转,订单多到生产都来不及。今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也超过100%,这“超载”状态,可不就是订单太多的证明?
最后看“老大”中芯国际。二季度他们销售收入22.09亿美元,同比增长16.2%,产能利用率92.5%。联席CEO赵海军还专门解释过:别看92.5%听着没到“满载”,但中芯有很多生产线是用于测试验证的,不直接生产芯片。正常情况下,产能利用率超过85%就算满载了,现在92.5%已经是超负荷运行,原因就一个——订单太多,根本接不完。
这情况一摆出来,事情就清楚了:不是整个晶圆行业都不行,是有些厂子没跟上。中国大陆的晶圆厂能“爆单”,靠的是背后的大市场。中国有庞大的电子设备需求,本土的芯片企业也在快速发展,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芯片供应。有需求、有市场,订单自然源源不断。
之前有院士说过,现在中国芯片产业的实际产能,和实际需求之间差了7个中芯国际。这话啥意思?就是说就算我们拼命扩产,也不会愁没订单,反而会愁产能不够。看来,中国大陆的晶圆厂这波“爆单”,不是偶然,而是市场需求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