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U17女排锦标赛,徐州棠张中学这是闹的哪一出啊?比赛都打到第二轮了,这发挥的也太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吧。
按说,这个年纪的孩子,潜力是有的,训练也该到位了。可棠张中学这队,给人的感觉就是,场上像一群刚拿到球拍的新手,手忙脚乱的。看那比赛录像,队员们跑位跑得七零八落,二传传球也是时好时坏,有时候球都到不了位,这怎么打?
我刷了刷去年的比赛资料,棠张中学当时好像也不是这么不堪吧,队伍里还是有一些苗子的。教练组到底做了什么啊?难道训练重点完全跑偏了?还是说,今年的队员整体水平就这么参差不齐?这可不是一两场比赛的事,感觉有点系统性的问题。
有人在论坛里说,去年联赛,她们队伍的拦网还不错,至少能给对手制造点麻烦。可这次看,对手强攻下来,她们队员们就像没看见一样,原地站着,或者胡乱地伸伸手。这种基本功的缺失,在青少年比赛里尤其明显,也最让人着急。
你说,这几十万的投入,青少年体育的推广,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希望看到一批批有实力、有拼劲的年轻运动员成长起来吗?可现在这景象,让多少热爱排球的孩子看到,心里会怎么想?
教练的临场指挥也很重要,比赛暂停的时候,能听见教练在旁边大喊,但效果呢?队员们好像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打,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节奏。是不是队员们对教练的战术理解有问题?还是说,教练的战术本身就不适合现在的队员?
去年,中国女排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虽然有起伏,但那种拼搏的精神,那种对胜利的渴望,还是激励了不少人。我们都希望看到中国排球的未来是有希望的。可青少年梯队这样下去,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我不是说要一棒子打死,每个队伍都有自己的困难和挑战。但这种明显的、持续性的问题,就不能视而不见了。那些在一线辛辛苦苦训练的孩子们,他们付出的努力,不应该被这样敷衍的态度所辜负。
我看到有人说,可能这批孩子,就是天赋一般,强行拔高了。这话也太残忍了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关键看怎么去发掘和培养。职业体育,尤其是青少年体育,可不是光靠天赋吃饭的。
而且,今年还有不少球队,队员们年纪相仿,但比赛的流畅度和技战术水平,明显比棠张中学要高出一截。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队伍在基础训练、团队配合上,下了真功夫。
我也看了其他几场比赛,那些队伍的配合,虽然也有瑕疵,但整体的流畅度和比赛的阅读能力,真的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有组织的攻防,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个U17的比赛,本来应该是这些小将们展示自己、积累经验的绝佳平台。可棠张中学在场上呈现出来的,更多的是迷茫和无力。这对于她们的成长,甚至是对她们的自信心,都是一种打击。
我查了一下,这比赛的规程,去年就有不少关于队伍梯队建设的讨论。很多地方都在强调,要注重基本功的打磨,要培养球员的比赛意识,而不是只追求眼前的成绩。
你说,如果输了比赛,但我们看到了拼搏,看到了进步,那也值得肯定。可现在这样,连最起码的比赛章法都看不见,那问题就大了。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更是训练理念和管理上的问题。
一个队伍的战斗力,不光看球技,还看意志力。比赛最后阶段,比分落后的时候,还能不能咬住?还能不能去拼每一个球?棠张中学在这方面,也显得非常薄弱。
我记得前几年,也有过一些青少年比赛,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队伍也逐渐改进了。可棠张中学,这次的表现,让我感觉,似乎是退步了,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进步。
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有地方体育部门,甚至是一些家长对孩子体育发展的期望。当孩子们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得不到科学的指导,那对他们的打击是巨大的。
我还在想,是不是有外在的因素影响了她们?是不是训练场地有问题?器材不行?还是说,教练组的稳定性有待考量?这些都很难说,但从比赛场面来看,问题的根源,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光是去年的全国锦标赛,全国各地有多少队伍,多少孩子在为这个舞台努力。你现在这样,是对不起那些真正用心付出的孩子和教练。
也许,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关注这些青少年队伍的内部运作,而不仅仅是比赛结果。有多少孩子,因为看不到希望,在中途就放弃了?这才是最让人心痛的。
最终,我们期待的是一个健康的、有活力的中国排球运动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根基,就在于这些青少年球员的培养。
就现在这个情况,棠张中学这队伍,下一步到底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