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讲话稿结合体制内单位特点与真实火灾案例,从形势认知、隐患排查、措施落实、责任压实四方面展开,明确具体要求与操作方法。既唤醒全员消防意识,破除侥幸心理,又提供可落地的隐患排查与应急处置方案,推动构建 “领导带头、科室落实、全员参与” 的责任体系。能切实提升体制内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消除火灾隐患,为人员安全与单位工作平稳开展筑牢防线。
体制内开展119消防安全讲话稿—— 关注消防,生命至上
同志们:
每年 11 月 9 日是全国 “消防日”,11 月也是我国的 “消防安全月”。选择这个时间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与部署,既是因为 “119” 与火警电话高度契合,更因为秋冬季节天干物燥,用电、用火、用气需求增加,是火灾事故的高发期。今天,我们召开这次消防安全工作会议,核心目的不是 “走过场、喊口号”,而是要结合咱们体制内单位的工作特点 —— 办公场所集中、人员密度大、档案资料密集、设备用电集中,把消防安全的责任压实、措施落细,真正做到 “关注消防,生命至上”,守护好大家的工作安全、生命安全,保障单位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接下来,我结合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体制内单位的消防安全案例,以及咱们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从 “认清形势、找准隐患、落实措施、压实责任” 四个方面,和大家深入聊聊消防安全工作,希望每一位同志都能入脑入心、付诸行动。
一、认清消防安全形势:没有 “万无一失”,只有 “一失万无”
可能有同志会觉得 “咱们单位管理规范,消防设施齐全,不会出什么事”,但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近年来,全国多地体制内单位发生过不同类型的火灾事故,有的是因为办公设备老化短路引发火灾,有的是因为违规使用电器导致火情,有的是因为消防通道堵塞延误救援,这些案例都在提醒我们:消防安全没有 “旁观者”,更没有 “侥幸空间”。
去年,某省一家事业单位就发生了一起典型的办公区域火灾:该单位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下班后,忘记关闭电脑主机和打印机电源,夜间设备线路老化短路引发火花,引燃了办公桌旁堆放的纸质文件。由于当天值班人员未按规定巡查,火势蔓延后才被隔壁楼层加班人员发现,虽最终扑灭,但烧毁了 3 台办公设备和大量纸质档案,万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后调查发现,该单位虽然配备了灭火器和消防栓,但部分灭火器已过有效期,且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不熟悉,初期火情未能及时控制。
还有某市级机关的档案室火灾案例:档案室因空调外机长时间运行过热,引燃了室外堆放的杂物,火焰顺着窗户缝隙蔓延至室内,烧毁了部分年份的档案资料。事故原因除了设备维护不到位,更重要的是档案室周边违规堆放杂物,违反了 “消防通道、安全出口周边 5 米内不得堆放障碍物” 的规定。
这些案例离我们并不遥远,咱们单位也存在类似的风险点:比如部分办公室存在 “插线板串联使用” 的情况,一台插线板同时连接电脑、打印机、加湿器、电暖器,用电负荷远超安全标准;有的科室为了 “方便”,将纸箱、文件袋堆放在楼梯间或安全出口附近,一旦发生火灾,会直接堵塞逃生通道;还有的同志对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不熟悉,去年年底我们做过一次随机抽查,有近 30% 的同志说不出 “提、拔、握、压” 的基本操作步骤。
同志们,消防安全的核心是 “防患于未然”,任何一次 “觉得没事” 的侥幸,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我们身处体制内单位,肩负着服务群众、推动工作的职责,更要明白: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威胁大家的生命安全,还会影响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甚至损害单位的形象。所以,认清当前的消防安全形势,摒弃 “麻痹思想” 和 “侥幸心理”,是我们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第一步。
二、找准消防安全隐患:从 “看得见” 到 “看不见”,全面排查不留死角
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关键要找准 “隐患在哪里”。结合体制内单位的特点,我们要重点排查三类隐患:“看得见的显性隐患”“容易忽视的隐性隐患”“习惯性的人为隐患”,确保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一)排查 “看得见的显性隐患”:不忽视 “小物件、小区域”
显性隐患是指我们日常工作中能直接看到的、容易发现的隐患,比如消防设施过期、安全通道堵塞、杂物乱堆乱放等。这类隐患虽然明显,但往往因为 “觉得不影响” 而被忽视。
一是排查消防设施。各科室要立即对本科室及责任区域内的消防设施进行自查:灭火器是否在有效期内(查看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瓶身是否有破损)、消防栓是否能正常出水(检查阀门是否灵活,水带是否有破损、打结)、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是否能正常工作(断电测试,确保断电后能自动亮起)。上周,后勤部门在初步排查中发现,3 楼东侧楼梯间的 2 具灭火器已过有效期,5 楼档案室的应急照明灯损坏,这些问题必须在本周内整改到位。
二是排查安全通道。各科室要检查责任区域内的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安全出口门是否能双向开启,是否被上锁或堵塞;楼梯间是否堆放杂物(如纸箱、拖把、清洁工具等);走廊、楼梯间的防火门是否处于常闭状态(防火门能在火灾时阻止火势和烟雾蔓延,必须保持常闭,不能用物品顶住使其常开)。特别要提醒的是,有的科室为了 “方便搬运资料”,会临时将物品堆放在安全出口附近,这种行为必须立即制止,安全出口必须时刻保持畅通。
三是排查杂物堆放。办公区域内的杂物堆放是常见的火灾隐患:纸质文件、纸箱等易燃物品是否远离电源插座和取暖设备;废弃的办公设备(如旧电脑、旧打印机)是否随意堆放在角落,未及时清理;卫生间、茶水间的清洁用品(如酒精、清洁剂)是否单独存放,远离火源。尤其是秋冬季节,很多同志会在办公室使用电暖器,电暖器周边 1 米内严禁堆放任何易燃物品,这一点必须严格遵守。
(二)排查 “容易忽视的隐性隐患”:不遗漏 “线路、设备、管道”
隐性隐患是指隐藏在墙体、设备内部、线路中,不容易被发现的隐患,比如线路老化、设备故障、燃气管道泄漏等。这类隐患虽然隐蔽,但风险极高,必须借助专业工具或专业人员进行排查。
一是排查电气线路。体制内单位办公设备多,电气线路使用时间长,容易出现老化、短路等问题。后勤部门要联合专业电工,对全单位的电气线路进行全面排查:办公室、会议室的插座是否有松动、发热现象;天花板内的线路是否有老化、破损(尤其要检查使用 5 年以上的老旧线路);空调、打印机、复印机等大功率设备的线路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是否有私拉乱接的情况。去年,某单位就因天花板内线路老化短路,引燃了吊顶内的保温材料,引发火灾,这类隐患必须高度警惕。
二是排查办公设备。各科室要对本科室的办公设备进行检查: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是否有异常噪音、发热现象(如设备外壳温度过高,可能是内部元件故障,存在短路风险);电暖器、空调等取暖设备是否有 3C 认证,是否属于 “三无产品”(部分同志自行购买的小型电暖器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禁止在办公场所使用);设备的散热口是否被文件、物品遮挡(散热不良会导致设备温度过高,引发火灾)。
三是排查燃气管道(如有食堂、茶水间使用燃气)。如果单位有食堂或茶水间使用天然气、液化气,要重点排查燃气管道:燃气管道是否有泄漏(可用肥皂水涂抹在管道接口处,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燃气阀门是否能正常关闭,是否有损坏;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等设备是否定期维护,是否符合安全使用标准。燃气泄漏是极其危险的隐患,一旦泄漏,遇明火会立即引发爆炸,必须严格排查。
(三)排查 “习惯性的人为隐患”:不纵容 “小习惯、小行为”
很多火灾事故的发生,不是因为设施问题,而是因为 “人的习惯性行为”。比如忘记关灯、违规用电、吸烟乱扔烟头等,这些习惯性行为看似小事,却可能成为火灾的 “导火索”。
一是排查 “用电习惯”。各科室要自查本科室人员的用电习惯:下班后是否关闭所有办公设备电源(包括电脑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电暖器等,不能只关闭屏幕,要切断电源);是否存在 “插线板串联”“一个插座插多个大功率设备” 的情况;是否私自在办公室使用电炉、电热杯等大功率电器(这类电器用电负荷大,容易引发线路短路)。
二是排查 “吸烟行为”。虽然单位明确规定 “办公区域禁止吸烟”,但仍有个别同志在楼梯间、卫生间等隐蔽区域吸烟,且乱扔烟头。烟头的表面温度可达 200-300℃,中心温度可达 700-800℃,足以引燃纸张、地毯等易燃物品。各科室要加强对本科室人员的教育,严禁在办公区域及单位院内任何非吸烟区吸烟,吸烟后必须将烟头彻底熄灭,放入专用烟灰桶,不得乱扔。
三是排查 “操作规范”。涉及到使用明火或高温设备的岗位(如食堂厨师、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排查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使用明火时是否有人值守,是否配备灭火器材;操作高温设备(如烤箱、电炉)时是否按规程操作,是否定期检查设备安全性能;实验过程中使用易燃化学品时,是否采取了防火措施,是否远离火源。
三、落实消防安全措施:从 “学知识” 到 “会操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找准隐患后,关键要 “落实措施”。结合体制内单位的工作实际,我们要从 “宣传教育、技能培训、应急演练、日常管理” 四个方面入手,把消防安全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大家 “懂消防、会操作、能应急”。
(一)加强宣传教育:让消防安全知识 “入脑入心”
消防安全宣传不是 “贴几张海报、发几份资料” 就完事,而是要让知识真正走进每个人的心里。一是开展 “全员学习”:各科室要组织本科室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单位制定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火灾应急处置预案》,让大家知道 “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发生火灾该怎么办”。二是丰富宣传形式:利用单位内网、宣传栏、电子屏等平台,推送消防安全知识(如 “秋冬季节防火小常识”“消防设施使用方法”“火灾逃生技巧”);在办公区域张贴消防安全警示标语(如 “关注消防,生命至上”“人走电断,防火安全”);发放《消防安全手册》,手册内容要简洁实用,包含灭火器使用步骤、逃生路线图、火警电话及单位应急联系人电话等信息。三是案例警示教育:组织全员观看体制内单位火灾事故案例视频,让大家从案例中吸取教训,明白 “隐患就在身边,事故就在眼前”,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二)开展技能培训:让每个人都能 “会用、会救”
消防安全不能只 “懂知识”,更要 “会操作”。我们要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让每一位同志都能掌握基本的消防技能。一是灭火器使用培训:邀请消防部门的专业人员来单位授课,现场演示灭火器的 “提、拔、握、压” 操作步骤,让每位同志都能亲手操作,确保 “拿起就能用”。培训后要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同志要重新培训,直至掌握。二是消防栓使用培训:针对科室负责人、值班人员、后勤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消防栓使用培训,讲解消防栓的开启方法、水带连接技巧、灭火注意事项等,确保在火灾时能快速启用消防栓灭火。三是急救技能培训:联合医疗部门,开展火灾现场急救培训,讲解烧伤、烟雾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如 “如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吸入”“如何对轻度烧伤进行简单处理” 等,提升大家的自救互救能力。
(三)组织应急演练:让预案 “落地、管用”
应急演练是检验消防安全预案是否管用、大家是否掌握应急技能的重要方式,不能 “走过场”。一是制定详细预案:结合单位的办公布局、人员分布、消防设施位置,制定《火灾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应急指挥体系(总指挥、疏散组、灭火组、救护组、通讯组)、人员分工、疏散路线、集合地点等,确保预案 “可操作、能落地”。二是开展实战演练:每季度组织一次全员应急演练,演练前不提前通知具体时间,模拟 “办公区域突发火灾” 的场景,检验大家的应急反应能力:疏散组是否能快速引导人员沿安全路线疏散,灭火组是否能及时启用消防设施灭火,救护组是否能对 “受伤人员” 进行急救,通讯组是否能及时拨打 119 报警并上报单位领导。三是做好演练复盘:每次演练后,要召开复盘会议,分析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如疏散速度慢、部分人员不知道疏散路线、灭火操作不熟练等),针对问题调整预案、加强培训,确保下次演练效果更好。
(四)强化日常管理:让安全成为 “常态、习惯”
消防安全不是 “运动式” 的工作,而是要融入日常管理,成为每个人的习惯。一是建立 “每日自查、每周互查、每月抽查” 机制:各科室每日下班前自查本科室的消防安全(关闭电源、检查消防设施、清理杂物);每周各科室之间互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提醒整改;每月由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小组进行抽查,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督促,确保隐患 “发现一处、整改一处”。二是规范消防设施管理:后勤部门要建立消防设施台账,记录灭火器、消防栓、应急照明灯等设施的位置、型号、有效期、维护时间等信息,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如每月检查灭火器压力,每季度检查消防栓出水情况,每年更换过期的消防设施),确保消防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三是加强值班值守管理:值班人员要严格遵守值班制度,每小时对单位办公区域、楼梯间、安全出口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如异味、烟雾、设备异常)及时上报并处置;值班期间要熟练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和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在突发情况时能第一时间响应。
四、压实消防安全责任:从 “领导带头” 到 “全员参与”,形成工作合力
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关键在 “责任”。体制内单位要构建 “领导负责、科室落实、全员参与” 的责任体系,把责任压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形成 “人人抓消防、事事讲安全” 的工作合力。
(一)领导干部要 “带头抓”:履行 “第一责任人” 职责
单位主要领导是消防安全工作的 “第一责任人”,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督办消防安全工作;分管领导是 “直接责任人”,要具体负责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推进;各科室负责人是 “科室责任人”,要对本科室的消防安全工作负总责,确保消防安全措施在本科室落地。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带头参加消防培训和演练,带头遵守消防安全规定,为全体同志做好表率。
(二)各科室要 “具体抓”:落实 “属地管理” 责任
各科室要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本科室的日常工作,明确本科室的消防安全联络员,负责本科室的消防安全自查、培训、演练等工作;要将消防安全责任分解到本科室的每个岗位、每个人,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消防安全职责(如科室负责人负责统筹,工作人员负责自身岗位的用电安全、杂物清理);要积极配合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小组的检查、培训等工作,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不推诿、不拖延。
(三)全体同志要 “主动抓”:履行 “自我管理” 责任
每位同志都是消防安全的 “参与者” 和 “责任人”,要主动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消防技能;要自觉遵守单位的消防安全规定,不违规用电、不违规吸烟、不堵塞安全通道;要主动发现身边的消防安全隐患,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或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小组报告;在发生火灾时,要沉着冷静,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疏散、自救,不慌乱、不拥挤,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
五、结语:以 “时时放心不下” 的责任感,守护好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
同志们,消防安全无小事,生命至上大于天。秋冬季节是火灾事故的高发期,也是我们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关键期。我们身处体制内单位,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同事、对单位、对群众负责。
希望大家以这次 119 消防安全工作会议为契机,摒弃 “麻痹思想” 和 “侥幸心理”,把 “关注消防,生命至上” 的理念刻在心里、落在行动上:从关闭每一个电源开关做起,从清理每一处杂物做起,从掌握每一项消防技能做起,把消防安全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让我们以 “时时放心不下” 的责任感,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办公环境,守护好每一位同志的生命安全,为单位各项工作的平稳有序开展筑牢安全防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