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人事部部长,孔令华同志简历

发布日期:2025-07-30 09:54    点击次数:171

孔令华是李敏的丈夫,也是毛主席的女婿与开国中将孔从洲的次子。1959年,在毛主席的主持下,孔令华与李敏在中南海结婚,婚后他们在中南海生活了几年时间便搬了出去,独自谋生。在这之后,孔令华进入国防科委工作,是一名优秀的人才。

不过,十年特殊时期结束后,因为一些原因,孔令华没有被安排工作,而且也不允许他转业,孔令华的妹妹看不下去,就给一位领导写了一封信,领导接到信后非常重视,并把这件事安排给一个名叫赵东宛的人。在赵东宛的帮助下,孔令华顺利转业,解决了工作问题,后来又前往深圳创业,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曾帮助孔令华转业的赵东宛,他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赵东宛出生于1926年,河南南阳人,早年时期,赵东宛主要在家乡读书,并在读书过程中接触到进步思想,同时,那段时期的赵东宛也见证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为。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战爆发的第二年,12岁的赵东宛就在家乡参加了革命,投身抗日救国的行动当中。

1939年,赵东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入那里的中国医科大学学习,当时的赵东宛还是个13岁的孩子,所以他在延安时期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以便掌握知识,将来了革命贡献一份力量。从学校毕业后,赵东宛留在了延安,担任了延安联政干训组织干事等职务,并在我党的带领下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赵东宛奉命前往东北,在东北主要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担任了企业管理局人事处处长等职务,在紧张的战争年代为东北的经济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新中国成立后,赵东宛留在东北工作,1952年,他被调到抚顺重型机械厂担任厂长,为了培养他,不久后,上级又把他送到苏联重型机械研究院学习,学成后,赵东宛回国,并被任命为富拉尔基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总工程师。

富拉尔基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位于齐齐哈尔,最早于1953年开始筹建,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工厂坚持“边基建、边准备、边生产”。在赵东宛等人的带领下,第一重型机器厂于1960年提前建设完成,并且还自主设计制造了一套具有世界先进的水平包钢直径1150毫米初轧机,奠定了我国重工业发展的基础,赵东宛也在后续担任了厂长的职务,为我国的重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赵东宛也受到过迫害与冲击,但他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十年特殊时期结束后,赵东宛被任命为一机部副部长以及国家计委副主任等职务,继续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出谋划策。

1985年,赵东宛被任命为劳动人事部部长,后来又担任了人事部部长。也是在此任上,赵东宛帮助毛主席的女婿,也就是李敏的丈夫孔令华解决了工作问题,孔令华也顺利转业,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

2003年,赵东宛离休,晚年的赵东宛主要生活在北京,过着平淡的日子。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表彰会上,赵东宛被授予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而且他还在获奖者名单中位列第四位,足见赵东宛是一个对国家与民族有卓越贡献的人。2020年,赵东宛因病去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