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声稳金融,A股冲4000点,慢牛向上再升级

发布日期:2025-11-20 09:31    点击次数:144

“炒股最怕什么?不是跌,是跌得没底。”一句话把多少人的心戳穿。可偏偏就在10月24日,央行一把手潘功胜一句话兜了底:风险已经提前布好口袋,跌不下来了。听上去像吹牛,但细拆背后的动作,资金、监管、情绪全被安排得明明白白,4000点这事,真不只是喊口号。

央行这次把“力度、时机、节奏”六个字挂在嘴上,说白了就是给市场装了个流量阀。过去那种大水漫灌把水池子灌得乱七八糟,现在换成精准滴灌,水刚好够庄稼喝,又不淹死苗。逆回购、降准、结构性工具轮番上,不是一次性放炮,而是像给手机充电,随时补一格,电量永远不掉到关机线。散户最慌的“突然断水”场景,被提前写进了剧本里,想恐慌都找不到理由。

光给钱不行,还得防踩踏。央行这次换了打法,把“宏观、逆周期、防传染”三道锁扣死。听起来拗口,翻译成人话就是:先用望远镜盯远处风浪,再用减速带压车速,最后把车厢之间加隔离板,一辆车起火也烧不到隔壁。地方债、地产、中小银行这三颗雷,排雷队已经进场,拆一个标记一个,警报器没响完就拔掉引线。以前最怕夜里出黑天鹅,现在夜巡灯全开,黑天鹅还没起飞就被照得睁不开眼。

市场里最敏感的钱,嗅觉比狗还灵。北向资金前九个月咣当砸进三千多亿,不是来做慈善,是闻到了肉味。它们赌的正是4000点这层窗户纸,谁先捅破谁先吃大块。国内公募也没闲着,新发基金的募集额蹭蹭往上窜,基民嘴上骂着“渣男”,手指很诚实地点了申购。机构内部预测表上,4500点的字样已经偷偷贴在小黑板上,研究员怕被说吹牛,只敢把PPT字体调小两号。

有人担心,涨上去靠资金,掉下来也靠资金,万一哪天北向翻脸咋办?别忘了,央行手里还捏着一张王牌:证券、基金、保险互换便利。这工具听着像绕口令,其实就像给券商一个随时能兑换现金的微信零钱,市场一哆嗦,央行立刻扫码转账,流动性堵在嗓子眼的瞬间就能顺下去。去年试点时,券商板块当天拉了一根大阳线,效果比喊话管用一百倍。这次会议直接点名“充分释放效能”,翻译过来就是:额度管够,随时待命。

再聊点接地气的。股民最怕的“指数涨手里的票不涨”这次可能反着来。政策鼓点敲在科技和绿色两条主线上,芯片、储能、光伏这些硬菜,净利润增速已经连涨三个季度,财报里的数字比任何口号都硬气。以前炒概念,现在炒订单,谁手里订单多,资金就往谁兜里钻。4000点一旦站稳,踏空资金会像地铁早高峰一样往里挤,到时候不是你追不追的问题,是车门关不关得上。

有人算了笔账:现在沪深300市盈率不到13倍,比过去十年70%的时间都便宜。流动性松、盈利抬、估值低,三根柱子撑起的戏台,唱戏的不会是跳梁小丑,只能是慢牛本尊。老股民说“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市场蹲了八年,起跳的高度不会只是4000点,但4000点是第一块跳板,谁先踩上去,谁先拿到下一轮的入场券。

别忘了监管层还留了个彩蛋:资本市场定位升级成“居民财富增值核心平台”。翻译成人话,国家不希望你再把钱全砸进砖头,而是希望你从股市里慢慢变富。养老金、企业年金这些大块头已经悄悄加仓,他们不追涨停,只买业绩确定的“老情人”,每天涨一点,日积月累就是一条慢牛K线。等你反应过来,人家已经坐在轿子上喝茶。

风险真的清零了吗?那不可能,市场永远有意外。但像2015年那种千股跌停的系统性雪崩,概率被央行提前砍到脚踝。打个比方,以前是裸奔,现在穿了防弹衣还戴了头盔,摔跤会疼,但不致命。散户要做的,不是天天猜顶,而是别在启动前自己吓自己跳车。

4000点这事,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快的是资金到位,一根百点长阳就能捅破;慢的是人心修复,得靠一根根小阳线把犹豫的人拉回来。但潘功胜已经把剧本写好了,演员也到位,剩下的就看市场自己唱。别等锣声响完才问能不能上车,车门已经嘎吱一声打开,你进不进?

调侃一句:4000点就像前任的微信步数,天天涨,你非装没看见,回头人家官宣新恋情,你躲被窝里哭都来不及。现在你最想做的动作,是打开账户还是再观望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