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刷到一个帖子,差点没把我手机给惊飞了。
说是有个62岁的大爷,年轻时在泥潭里摸爬滚打,如今功成名就,想找个老伴儿搭伙过日子。
大爷没整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把话撂桌上:生活费我全包,你就负责喘气儿就行。
好家伙,评论区瞬间炸成了两军对垒的战场。
一边是高举“神仙爱情”大旗的,觉得这大爷简直是人间理想;另一边是挥舞着“道德”狼牙棒的,痛斥这是拿钱砸人,是糖衣包裹的油腻。
可你们猜怎么着?
这事儿最骚的点,根本不在钱,也不在爱。
而在于这位大爷,他压根就没打算看评论区。
你夸他也好,骂他也罢,他老人家估计正哼着小曲儿,琢磨着晚饭是吃红烧肉还是清蒸鱼呢。
这种感觉,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绝世高手,自带一个真气护体罩,外界的刀枪剑戟飞过来,到他跟前就“叮”一声掉地上了。
这功夫说白了就六个字——“精神上不受力”。
听着是不是特玄学?
其实这玩意儿比你每天早上挤的地铁还真实。
你仔细想想,我们活得到底有多“受力”?
简直就是个情绪的万能插座,谁路过都能给你充上点“电”。
领导开会时扫了你一眼,你那CPU瞬间就干到100%,开始疯狂运算:“我是不是要凉了?”
;同事中午没叫你一块儿点外卖,你这心里就能自导自演一出《甄嬛传》;更别提七大姑八大姨那句经典的“我这都是为你好”,简直就是一枚精准制导的情绪炸弹,随时能把你炸得外焦里嫩。
我们的脑子,根本就不是用来思考的,而是个24小时连轴转的“别人怎么看我”分析中心。
把评判自己的遥控器,毕恭毕敬地递到别人手上,还眼巴巴地盼着人家能给你放个合家欢剧场。
醒醒吧,人家不给你搞个午夜惊魂单集循环,都算是心存善念了。
说到底,这种活得累死累活的“受力”体质,根源在于你的自我价值系统,是“外挂”的,不是“内置”的。
你得靠别人不断给你点赞、给你盖章,才能确定自己“还行”。
再瞅瞅那位大爷,你真以为他生下来就这么通透?
扯淡。
能在社会这口大锅里炖了半辈子没被炖烂,还能捞出来一身从容的,哪个不是曾经被生活摁在地上摩擦过九九八十一回的。
他年轻的时候,指不定比谁都“受力”。
怕领导批评,怕客户跑路,怕老婆孩子跟他一起喝西北风。
他把全世界的期盼都当盔甲穿在身上,沉得自己都快直不起腰了。
直到现在,他打完了所有怪,通关了所有副本,手里攥着沉甸甸的奖励,他才终于有底气,冲着那个曾经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的世界,轻轻地比了个中指。
他不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活得好不好,因为他的银行卡余额和脸上的褶子,已经说明了一切。
他不怕被人说闲话,因为他早就明白,那些唾沫星子淹不死人,但能把自己恶心死。
这份坦荡,是拿一辈子的辛酸内耗换回来的,我们这些还没“毕业”的小年轻,自然觉得刺眼又羡慕。
这可不是劝你立马辞职回家躺着,搞什么“遁入空门”。
恰恰相反,“精神不受力”是为了让你省下那点可怜的电量,别再给那些破事儿供电了。
你算算,你每天有多少宝贵的生命,浪费在琢磨“他那句话是不是内涵我”这种无聊竞猜游戏上?
把这点心思,拿去琢磨怎么搞钱,怎么变美,哪怕就是单纯地对着墙发呆,都比这强一百倍。
想修炼这门功夫,也没什么独门秘籍。
就是一个字——“钝”。
学着变“钝”一点。
当别人一句屁话飘过来,砸在你心上的时候,别急着跳起来。
你先定住,像个看客似的看着自己的情绪:“哦哟,你看,‘委屈’这小东西又跑出来了。”
你不跟它玩,不把它当回事,它自己待一会儿,也就觉得没劲,灰溜溜地走了。
这就像戒糖,刚开始浑身难受,看见奶茶就两眼放光。
但你扛过去了,一次,两次,慢慢地你就发现,那玩意儿也就那么回事。
你把对外界评价的依赖戒了,你的精神世界,才能真正开始“减脂增肌”。
到那时候你就会恍然大悟,所谓的好命,根本不是彩票中奖,也不是天降好运。
而是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人间,你终于学会了,如何给自己撑起一把看不见的伞,管他外面是狂风暴雨,还是唾沫横飞,你都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安安静静地,听着自己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