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萧克,从红军时期二、六军团会师开始,与贺老总保持了长时间的合作,是贺龙的直接下属。抗战初期萧克作为八路军120师副师长,仍然是近距离辅佐师长贺龙。不过根据抗战形势变化及扩军需要,1939年初萧克被委以重任,成为新成立的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他实际脱离了120师部队,重新独当一面。
关于冀热察挺进军的发展史,之前的文章有过详细介绍了,不再赘述。大好局面下没能建立起强势的队伍和根据地,十分可惜。这里面主客观因素都有,1942年2月挺进军被正式撤番,那曾经的当家人萧克,接下来去了哪里?
作为名义上的120师副师长,他没有重回老部队120师,而是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改为辅佐聂帅,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为什么萧克不回120师呢?
一方面,冀热察挺进军虽然没搞好,但42年撤番时,仍然有几千兵力被整合进了晋察冀军区,萧克作为之前的部队负责人,需要参与整编工作。冀热察挺进军虽然由军委领导,但因为地缘因素,一直接受晋察冀根据地的物资补给,受到晋察冀代管。所以这几年,萧克与聂帅接触不少,归入晋察冀军区也算熟门熟路。
另一方面,萧克虽然始终挂名120师副师长,但离开老部队3年时间,战区及作战任务早已有了不小的变化。120师长期在陕甘宁活动,那里属于大后方、具体作战任务并不很重;而晋察冀作为大根据地,需要尽可能多的军事人才,萧克的资历和经验都具备,就近划入晋察冀军区,更加顺理成章。
有人提到贺龙与萧克的个人关系,对萧克的后续归属有影响。这点不能否认,连萧克本人在晚年回忆录里,也有过相关表述:在之前的共事过程中,他俩因战术问题不时发生摩擦。但毕竟是老战友了,私交也不能说是太差。尤其贺老总党性原则很强,总是能够接受组织的用人安排及决策,以贺龙的性格、作风,若军委真安排萧克回归120师,贺老总理应是不会提反对意见的。
而42年萧克调入晋察冀军区后,跟聂荣臻共事时间非常长,打完抗日战争又延续到解放战争,从晋察冀军区时代、发展到1948年后的华北军区,萧克长期担任军区副司令员,是聂帅的左膀右臂。他甚至两次主管过晋察冀的野战部队,足见上级对他的信赖。但到了47年晋察冀野战军重建时,这一关键职务由杨得志担任。
1949年四野大军整编时,萧克被军委派给“101”,当四野第一参谋长,随军南下作战,此时萧克才真正告别了聂帅。至于老领导贺龙,萧克从1939年担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后,就没有再近距离共事了。
论革命资历和早期职务,萧克很突出,没几个开国上将能跟他比。聂帅与萧克都是抗战初期的八路军副师长,但聂帅此前可没担任过红军的方面军副总指挥。跟红军时的地位相比,萧克确实有些高开低走了,趋势还比较明显。
但客观来看,他有一项比较重大的贡献,是实打实的:作为红六军团长,萧克将军发展湘赣苏区有功,这算是红军时期,中央苏区之外一个比较大的山头了,虽整体实力不及贺龙领导的湘鄂西根据地和红二军团,却也足以在军史上留下一笔。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