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的朋友圈能有多魔幻?2023年8月6日23:25,胡锡进用26个字加三个“憨笑”表情炸醒全网:“天啊天啊天啊,消费的沉闷竟然在西安,以今晚的方式被打破了”。没有标点,没有前因后果,像极了悬疑剧的开场白。半小时后他又补发38字,提到舒兰、西安、仁爱礁,却依然讳莫如深。三更半夜的哑谜背后,藏着抗洪英雄的牺牲、天价演唱会的狂欢、南海对峙的硝烟——这三件本不相干的事,被拧成一根刺,扎进了中国社会的神经。
当舒兰的洪水卷走四位公仆的生命时,西安正被3万少女的尖叫声淹没。TFBOYS演唱会门票秒罄,黄牛价炒到六位数,女孩们穿着婚纱赴约,仿佛参加“精神婚礼”。同一时刻,菲律宾船只强闯仁爱礁,中国海警水炮拦截的浪花还未落下。胡锡进把这三个画面硬塞进同一段文字,就像把火药、火柴和汽油桶摆在一起——只差一句明说:“该哭的时候笑,该团结的时候撕,这届社会怎么了?”
抗洪前线传来细节:副市长骆旭东牺牲前最后一通电话是组织群众撤离;演唱会后环卫工清理出30吨垃圾,粉丝却辩解“花钱买了快乐权”;仁爱礁的“坐滩”军舰锈迹斑斑,却成了美国亚太战略的“钉子户”。社交媒体分裂成两个平行世界:有人为英雄点蜡烛,有人为偶像刷热搜。更吊诡的是经济账:西安靠演唱会狂揽4亿旅游收入,而河北灾民攥着红十字会发的千元皮衣问:“夏天给羽绒服,是让我们中暑殉灾吗?”
表面看,各方都有“正当理由”:演唱会主办方说“文化消费也是爱国”,粉丝团称“追星是个人自由”,红十字会解释“物资采购合规”。甚至出现诡异共识:洪水要抗、明星要追、南海要守,仿佛按下葫芦浮起瓢才是常态。但北京某高校教师私下吐槽:“现在教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如教他们‘抢票时别用父母救命钱'更实在。”
反转来得比菲律宾补给船还快。网友扒出红十字会采购单:常务理事自家服装厂的皮衣标价1409元,抵得上灾民半年口粮;官媒把三年前抗洪照片当新闻发,被抓包后只轻飘飘道歉。而演唱会后台数据曝光:60%门票通过网贷购买,有女孩在急诊室还攥着荧光棒。最诛心的是对比图——烈士灵堂白花寥寥,明星酒店外应援花墙堆到三层楼高。
事态看似平息:西安文旅局表扬演出“提振经济”,红十字会启动“内部整改”,南海进入新一轮外交扯皮。但深层裂缝正在扩大:00后开始讨论“救灾不如看演唱会值回票价”,基层干部抱怨“形式主义比洪水难防”。更危险的信号来自教育界——某中学德育主任坦言:“学生现在能背出偶像星座血型,却说不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几条。”
某些人总爱说“多元社会要包容”,那不如包容得更彻底些:让抗洪战士穿高定西装抢险,给明星演唱会配发救生衣当应援物,用海警水炮给粉丝降温,岂不皆大欢喜?当“爱国”成了某些人割韭菜的镰刀、“自由”成了逃避责任的万能钥匙时,建议把杜甫那句诗刻在热搜榜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过得加个注释:“本诗句不针对任何特定演唱会或救灾物资采购行为。”
当西安女孩为偶像穿上婚纱时,舒兰灾民正穿着救济T恤数损失;当黄牛把门票炒到一套首付时,烈士家属攥着抚恤金存折——请问这算不算某种“中国特色共同富裕”?欢迎用三句话证明:看演唱会到底算“拉动内需”还是“精神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