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摊牌了!攻击-11正式入役!美国这回怎么跟?

发布日期:2025-11-25 01:21    点击次数:150

空军那个庆生宣传片,大部分人看完估计也就是哦,挺帅,然后就划过去了。但这回,片子里闪过的几秒钟画面,估计能让五角大楼不少人的午饭都吃不香了。

画面里那架通体乌黑的飞翼飞行器,已经不是2019年阅兵式上那个安安静静的模型了。这次,它是以一个已就位的姿态出现的,这意味着传闻已久的攻击-11,这款隐身无人战斗机,已经正式列装部队。这事儿可不小,它悄无声息地让中国在某个尖端领域,直接拿了个世界第一。

先别急着说又是第一,这玩意儿的分量不一样。飞翼布局的隐身无人机,美国人搞了几十年,从X-47B到还在秘密推进的各种项目,概念一大堆,可没有一款真正官宣服役,成为战斗序列里的一员。中国这次,等于是在所有人都盯着的赛道上,直接冲过了终点线,而其他人还在热身。

这次亮相的攻击-11,跟几年前的样子还有点不一样。机头下方多了一个类似歼-20才会配备的光电瞄准系统(EOTS),这东西可不简单,是个集成了红外、光学、激光多种探测模式的精密玩意儿。说白了,它让攻击-11有了一双能在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看清地面一切的鹰眼,而且看得特别清楚,能直接锁定目标用精确制导武器招呼。这个小小的改动,透露出的信息是:现阶段的它,主要工作是踹门和点穴,干的是深入敌后,敲掉高价值目标的脏活累活。

以前的无人机,比如名气很大的翼龙和彩虹,虽然好用,但它们没法在拥有完整现代防空体系的对手面前存活。一开战,对方的雷达一开机,它们就是活靶子。所以它们更多时候是在非对称战场上虐菜。攻击-11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它的核心价值就在于那个隐身能力,能在对方层层设防的防空网里,像个幽灵一样穿梭。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作战理念:穿透性制空。这词听着有点玄乎,其实逻辑很直接。就是利用隐身平台,像B-21轰炸机、先进电子战飞机,还有就是攻击-11这种无人机,直接撕开对手的防空体系,钻到他家里去打那些最要命的目标,比如指挥所、雷达站、机场、弹药库。这种战术,以前的非隐身无人机想都不敢想。

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未来的天空,很可能是这样一幅画面:一架歼-20或者歼-35这样的有人驾驶隐身战斗机,躲在安全距离之外,像个冷静的指挥官。它的雷达和信息系统掌控着整个战场态势,然后通过高速数据链,指挥着两到三架攻击-11深入险境。这些无人僚机就是最忠诚也最致命的尖刀,指哪打哪,不用考虑飞行员的伤亡,可以去执行最危险的任务。

有人机负责看和想,无人机负责冲和打。这种组合,等于构建了一张覆盖全区域的、实时响应的侦察打击网络。有了它,敌人的兵力调动、装备部署,都很难再藏得住。传统的靠国土纵深来换取防御时间的思路,在这套体系面前,风险变得极高。前线岌岌可危,连几百上千公里外的后方战略设施,也失去了绝对的安全屏障。

不久前就有卫星照片显示,在西藏日喀则那样的高原机场,已经出现了攻击-11的身影。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说明这款无人机不仅技术上成熟了,而且已经解决了高原复杂环境下的作战适应性问题,随时可以投入实战部署。这不仅仅是一个装备的进步,更是作战思想和战术体系的一次代际跨越。

中国空军的思路已经很明确,不再单纯迷信某一款神器的单打独斗,而是转向了不同装备之间如何高效协同、联动,用一套无懈可击的体系去对抗另一套体系。这就像从个人英雄主义,进化到了懂得团队配合的现代战争思维。

所以,攻击-11的服役,表面上看是一款新装备的亮相,里子却是一次战略性的宣告。它宣告了中国在无人作战领域已经进入了高级阶段,并且开始引领潮流。现在,压力给到了对面。过去几十年,他们习惯了在技术上领跑,然后看着别人追赶。这一次,情况似乎有点不一样了。这盘棋,好像多了一个对方棋盘上没有的棋子。那么问题来了,你,跟还是不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