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欧洲各国领导人还拍着胸脯高喊“援乌到底”,法国总统痛骂俄罗斯是“侵略者”,德国总理说要追加军费。这才过了多久?风向就彻底变了。一纸联合声明,欧洲多国居然集体转向,支持特朗普那个“按当前战线停火”的方案,甚至连一直嘴硬的泽连斯基,最后也在协议上签了字。
这反转来得太快,简直让人措手不及。那些曾经的“强硬派”怎么说软就软了?
这盘棋的变天,得从10月16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的一条消息说起。他那天突然宣布,自己和普京通了“长时间且富有成效”的电话,还约好下周去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见面。这消息一出,欧洲那边直接炸了锅。谁都知道,布达佩斯在欧盟里是出了名的“亲俄派”大本营,特朗普把见面地点选在这儿,摆明了就是要撇开欧洲,跟俄罗斯私下里谈条件。
欧洲的算盘打不响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更劲爆的场面就来了。泽连斯基急急忙忙跑到白宫,本想争取美国继续支持,结果特朗普直接给他甩了一套方案,里面的内容几乎全是普京提过的。据说两人在白宫里吵得不可开交,最后不欢而散。最让人唏嘘的是,气坏了的泽连斯基居然在白宫旁边的马路边上开了个新闻发布会。这画面传出去,不少人心里都咯噔一下:乌克兰这是真没牌了。
特朗普紧接着又放话,说俄乌现在的战线就该是停火线,至于顿巴斯地区,维持现状就行。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别打了,俄罗斯占了就占了。
欧洲各国心里跟明镜似的,一旦美俄私下达成协议,自己肯定被踢出局。这三年多,欧洲为了这场冲突花了上千亿美元,还承受着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要是最后连个说话的份儿都没有,那之前的投入不全打了水漂?所以,欧洲的态度从“强硬”到“支持停火”,表面上是怕被美国甩开,实际上是自己真的扛不住了。
战场上的残酷现实
仗打了三年,欧洲的家底快被掏空了。能源价格翻了好几倍,很多家庭冬天连暖气都不敢开足。超市里的面包牛奶涨了又涨,通胀居高不下。就说德国一个国家,接收的乌克兰难民就超过了百万,社会福利体系都快被压垮了。法国的国防预算比三年前多了四成,可还是跟不上援助乌克兰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战场上的局势让他们彻底没了信心。乌克兰的大反攻失败后,双方就陷入了消耗战的泥潭。两边都没有制空权,无人机满天飞,前线成了绞肉机。俄罗斯今年的夏季攻势虽然声势浩大,可打了一个月,推进的距离还不到10公里。
对乌克兰来说,最致命的消息是红军城快守不住了。这个地方是基辅的“西大门”,一旦被攻破,俄军就能长驱直入,到时候乌克兰连谈判的资本都没了。欧洲各国看得很清楚,现在停火,还能拿当前战线当筹码,再打下去,可能连这点筹码都保不住。
泽连斯基的绝境
普京的方案听起来像是让步,其实是个陷阱。他提出用俄军占领的赫尔松和扎波罗热部分领土,来换取整个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说白了,就是用440平方公里的乌克兰土地,换取6600平方公里的乌克兰土地。这种拿你的东西换你更多东西的买卖,怎么看都是一笔亏到家的账。
泽连斯基当然不愿意。10月19日,他发表声明,坚决拒绝了这个提议。可他拒绝之后,等来的是整个欧洲的集体施压。欧盟委员会主席、欧洲理事会主席,还有英法德意波等一众欧洲领导人,联合发表声明,要求他接受这个方案。
一份没有赢家的协议
这下,泽连斯基彻底陷入了绝境。一方面,是欧洲盟友的最后通牒。如果他继续说不,乌克兰可能就会失去所有外部支持,面临灭国的危险。另一方面,如果他同意,就等同于割地求和,成了“卖国贼”,乌克兰民众绝对不会原谅他。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妥协。那份联合声明给了他一个台阶,签字的不光是他,还有一众欧洲大佬。这样他回国后至少可以解释:“不是我不想打,是整个西方世界都觉得该停火了,我们总不能一个人战斗吧?”可就算有这个台阶,签下名字的那一刻,放弃大片领土的滋味,估计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结语
所以,这真的是和平的曙光吗?恐怕没那么简单。承认领土被占,对那些逃离家园、盼着打回去的乌克兰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民族主义势力肯定会站出来反对,泽连斯基的位子能不能坐稳都是个问题。而波兰、立陶宛这些国家,更是把这次停火看作是“纵容侵略”,他们觉得今天俄罗斯能拿走乌克兰的土地,明天就可能盯上自己。
这次停火,更像是“冻结冲突”,而不是“解决冲突”。双方的核心矛盾一个都没解决。不过话说回来,打了这么多年,死了几十万人,无数城市变成废墟。不管以后怎么样,能先让炮火停下来,让那些在战争中受苦的人喘口气,总归是件好事。只是这背后隐藏的暗流,恐怕很快又会再次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