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恶意退货,女装网店推出“巨型吊牌”,尴尬了谁?

发布日期:2025-11-22 22:42    点击次数:187

在“双十一”促销活动期间,“巨型吊牌防退货”这一话题居然冲上了微博热搜。根据羊城晚报的消息,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即将来临,一款“硬核装备”在社交平台上热度极高——女装电商店铺普遍配备了A4至A3大小、质地坚硬的巨型吊牌。

退货情况频发的领域中,女装占据重要位置。36氪研究院公布的数据表明,电商服装领域的退换货比例长期处于高位,其中女性服装的退换货比例更是在50%到60%之间;此外,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女性服装是退换货比例最高的品类,女性服装直播的退换货比例甚至超过了80%。

电商女装所使用的巨型吊牌,呈现出尺寸大、材质硬的特性。消费者在穿着带有这种吊牌的衣服时,会明显感到不适。这种吊牌能精准拦住那些“穿后退货”的女性顾客,不过对正常试穿来检查面料和版型并无影响。相关数据表明,启用巨型吊牌后,该店铺的恶意退货率从42%大幅下降到了18%。

另有电商商家表示,在吊牌上增添了“穿过再退货需支付清洗费用”的提示,再结合硬材质的设计,成效十分显著。女性服装退款比例大,无疑和“蹭用族”众多存在关联。

有些人抱着占便宜的心理,先把商品买下来穿上身,拍一组美美的照片,随后便以“七天无理由退货”为由将商品退回。有网友分享经历,自己在路上看到一位穿着崭新且吊牌未剪衣服的漂亮姑娘,出于好心上前提醒对方,没想到对方根本不予理会。这时网友才反应过来,这位姑娘或许是打算故意退货,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今年,一条“职校学生运动会结束后集体退掉六十多件裙子”的消息让网友们大为震惊。山东菏泽的一位女店主表示,沈阳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的六十多名学生在四月底一起在网上购买衣服,参加完运动会之后,集体以“质量有问题”为由要求退货退款。让人感到无奈的是,这一事件直接致使店铺被封,遭受了巨大损失。

诸如恶意利用退货规则来占便宜的情况经常出现:在2023年6月,山西一所大学的学生统一采购了表演服装,等活动结束之后便一同办理退货;在去年6月,黑龙江一所学校的多名学生也对穿过的400多件裙子发起了退货申请。那么,是否该单方面去指责消费者呢?不是的。女装退货率相对更高,这和女装自身的特性存在关联。

女装的“卖家展示”和“买家展示”往往差别显著,这和其款式的多样、设计的丰富以及颜色的多元脱不了干系。屏幕上呈现的图片,和实际穿在身上呈现出的效果,常常有着明显的不同。例如,部分宣称“显瘦”“收腰”的连衣裙,穿在模特身上时线条优美,然而普通消费者一穿上,却有可能显得身材比例不佳或者身形臃肿。除此之外,女装的色彩搭配更加繁杂,拍摄出来的效果和实际看到实物的感受也容易出现偏差。就像蕾丝、缎面这类材质,在照片里看上去或许极具高级感,可实际拿到手中却可能容易起褶子,质感大幅降低。

除此之外,也和女装尺码越设计越小存在关联。为何女装的尺码会越制越小呢?把衣服尺码做小,还美其名曰“修身”“显瘦”或者“检验好身材”,实际上这是一种营销手段。当消费者发现自己能穿上尺码偏小的衣服时,或许会生出一种“惊喜感”,进而刺激购买的欲望。这体现了“白瘦幼”审美霸权对女装行业的影响。

能穿上那些小尺码的衣服,在一些人眼中成了自律与成功的标志。为了顺应当下流行的审美潮流,商家往往会多推出紧身、短小的服装款式。部分网红、博主在展示这类穿搭时,也在不经意间巩固了这一审美标准,进而对消费者的选择和商家的生产方向产生了影响。然而在电商行业,这种尴尬情形很容易出现:身材略丰满的女孩按照自身尺码下单买衣服,收到后却发现衣服小得如同缩水的儿童装,只能无奈选择退货。

女装电商的经营压力因高退货率而大幅增加。从某头部网销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处获悉,该公司年销售额超1亿元,然而净利润仅有两三百万元。中小商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压力。广州有一位经营女装电商的李女士透露,她的店铺每年销售额大概在800万元左右,然而退货率却高达75%。刚涉足电商行业还不到一年的王小姐,向《羊城晚报》记者称,由于在3个月内多次遭遇恶意退货,她直接把店铺关了。

商家推出“巨型吊牌”实属无奈之举,然而这真能彻底解决女装退货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吗?电商平台需对机制予以进一步的完善。平台需平衡买卖双方的权益保障,不能只一味迎合消费者,一定要打击那些不付款却获取商品或服务的人。在这一领域,平台正积极开展尝试。部分平台取消了“仅退款”政策,还有平台对“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进行试点。

平台需进一步健全商品信息展示的规则,督促商家提供未经修饰的商品实物图片,倡导商家运用直播、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商品实物以及不同身材的人穿着该商品的效果,以此降低因信息不匹配而引发的商品退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