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德组“核武三角”,欧洲自主防卫迈关键一步,美靠边站?

发布日期:2025-07-29 10:06    点击次数:182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伦敦议会发表演讲时宣布:“作为欧洲仅有的拥核国家,英法将肩负欧洲安全责任。 ”这一表态紧随《诺斯伍德宣言》的签署,英法首次承诺协调核威慑力量,任何威胁两国核心利益的对手都将面临联合核反击,两国还成立由总统府和内阁办公室领导的核指导小组。

德国总理默茨迅速响应,呼吁英法为欧洲提供“核保护伞”,并启动三方核威慑磋商。 他此前已表态“欧洲必须学会在没有美国保护伞下生存”,推动德国军费飙升至GDP的5%,打破二战后军事克制传统。 三国行动被日媒称为“欧洲独立核威慑的起点”。

核共享的实质进展

法国向德国布切尔空军基地部署可携带核弹的“阵风”战机,距俄飞地加里宁格勒仅600公里,直接威慑俄罗斯战略要地。 英法启动核潜艇联合巡逻,通过展示独立行动能力向俄传递心理威慑。三国核弹头总数约500枚(英225枚、法290枚),虽不及俄(5000枚)零头,但首次形成欧洲自主核反击框架。

美国因素,盟友的“背叛”与自救

特朗普政府政策成为关键推手。 副总统万斯曾指责欧洲“背离民主价值观”,特朗普多次质疑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承诺。 美国防部计划将驻欧美军从3.5万削减至1.2万,动摇欧洲安全基石。 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劳伦斯·弗里德曼指出:“欧洲行动并非反美,但必须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

技术瓶颈与内部分裂

英法核合作面临先天制约:英国核力量完全依赖美制“三叉戟”导弹,发射需华盛顿默许;法国核弹头小型化技术不足,难以适配德国战机。 德国民众68%反对本土部署核武,波兰坚持“只要美国核保护”,暴露欧洲防务自主的深层裂痕。

普京的噩梦与俄方反应

俄外交部谴责英法核协调是“北约反俄政策的延续”,警告将其纳入军事规划。 俄媒称三国联手为“普京最不愿看到的局面”,欧洲正构建“紧急情况下打破玻璃”的独立行动体系,包括组建5万人的欧洲联军进驻乌克兰,迫使俄面临多线消耗战。

新联盟的制度化尝试

英德签署《肯辛顿条约》,规定“对一方的战略威胁即视为对另一方的威胁”,重建脱欧撕裂的防务纽带;法德启动部长级核威慑对话,三国通过“魏玛轴心”机制推动军工联合生产(如台风战斗机、远程导弹)。 欧盟同步启动8000亿欧元防务基金,排除美英军火商,强化武器采购“欧洲化”。

争议中的欧洲未来

非营利组织“美国德国委员会”主席史蒂文·索科尔警告:“疏远盟友终将损害美国利益。 ”而柏林街头抗议者举牌嘲讽:“核共享? 先共享供暖补贴! ”当马克龙紧握核按钮、斯塔默游走于英美之间、默茨豪掷千亿扩军时,欧洲正以史上最激进的防务实验,回答一个古老命题:没有美国,欧洲能否守住自己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