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将在波兰部署爱国者防空导弹#
欧洲追求战略自主几十年,提出战略自主十几年,最近呼吁战略自主的声调越来越高,步伐越来越快。然而,欧洲想要达到战略自主却非常难。
欧洲终于痛下决心推进战略自主
冷战结束后不久,惯于在西方闹独立性的法国率先在官方文件中提出了“战略自主"概念。然而直到大概2013年至2014年间,欧盟才开始正式接纳这个概念。此后,“战略自主”这一概念在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表述中日益增多,其内涵逐渐丰富。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欧盟的战略自主从理念层面的探讨陡然升级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需求,但直到2025年初以来,欧盟才真有了些动作。从规划8000亿欧元重整军备到派兵充实欧盟边疆,从首脑纷纷表达战略自主决心到联合研发新型武器......欧洲这次似乎真的要“做起来了”。
(1)昔日荣光激励着欧洲
许多年前,欧洲曾霸主迭出、做视世界、殖民全球。特別是16至19世纪的欧洲列强们,真的是只要在美洲、非洲放几枪,在亚洲海岸上放几门大炮,就可以为所欲为。然而,二战的悲惨与屈辱让欧洲痛失昔日辉煌。徳、意等战败国自不必说,就是作为战胜国的英、法,其实也在同美国合作打击法西斯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种种震惊和无奈。在北非战场,与德、意作战的英军发现,此前种种难以克服的困难,比如交通、运输、补给,自美国参战后便通通不是问题。比如,从西向东的老旧铁路线迟迟无法修缮,难以支撑装甲军团作战。美军到来后,凭借强大的工程技术与管理能力,奇迹般地将其改造成畅通的油料、物资运输线。在英国本土,诺曼底登陆前,大量美军驻扎英国,为密切盟友关系,美军总部安排驻军有计划到驻地附近英国人家中做客。这个拉近军民关系的动作却让英国人极为尴尬:战争已打得英国民穷财尽,英国家庭可能要饿一周,才能安排出一顿“绅士”的周末聚餐。知情后的美军后来上门便“自带干粮”,虽是友好之举,但对昔日“日不落帝国”公民来说,心里的刺痛可想而知。至于在诺曼底登陆时,美军展现出的强大工程、补给、火力打击等能力,更是让英国人羡慕惊叹“时代变了”。
法国的刺痛感或许更强。二战初期,法国迅速投降,即使仍有“自由法国”力量顽强抵抗,其在同美军的并肩作战中,也时常暴露出脆弱。在北非,法方经常处于被动等通知状态。在欧洲,法军的装备、补给严重依赖美军。巴黎解放时。各派本土势力暗流涌动,治安岌发可危。戴高乐无奈之下,请求美国人留几个师帮他维护巴黎秩序。美军却一心要将作战部队继续开到前线,以便迅速攻入德国。后来,还是艾森豪威尔想出一个主意,让部分美军于开进途中在巴黎顺便接受一下戴高乐检阅(编注:此前巴黎刚解放时已组织了部分法军接受检阅),给外界造成一种法国政权有兵有枪的假象。一向自尊的戴高乐当时表面上高高在上,心里恐怕早就酸苦非常了。
总之,80多年前,欧洲主要国家均元气大伤。但欧洲人的自尊并未磨灭,冷战期间,英、法努力发展核力量,法国屡次叫板美国。法、德在和解基础上推动欧洲一体化,进而在冷战后建立欧盟。欧洲深知,凭战前那种单打独斗当霸主已不可能,但联合起来成为一极仍是可能的。
(2)现实挑战刺痛着欧洲
欧洲的自尊感在冷战后期到21世纪初有所恢复。这一时期,美苏争霸为欧洲专注于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一定空间,冷战后,随着欧盟成立,欧元区经济壮大、欧洲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统一,欧洲作为独立一极的势头上升。欧洲在军事安全上也想有所作为,但各国动力参差不齐。1999年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犹如一记警钟,打破了欧洲对自身发展的乐观预期。这一年欧元刚刚问世,被视作有望挑战美元霸权的重要货币。一场科索沃战争下来,大量欧洲资本外流,欧元开局不利,1999年对美元贬值13.8%%,而且之后两年也连跌。
没有战略自主,欧洲一体化的经济社会成果很容易被要挟和洗劫。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让欧洲进一步品味到苦涩。作为危机肇始地的美国较快走出来,反而是传导承接危机的欧洲接连发生债务危机、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与之相伴的还有环地中海区域的南邻、东邻发生变乱,西亚北非多国动荡,大量难民涌向欧洲。一方面,欧洲缺乏管控和安置难民、移民的多国安全合作机制;另一方面,围绕接纳还是拒绝难民,欧洲内部出现政治分裂。随着对欧盟中心决策和治理能力的怀疑增多,欧洲内部的瓦解因素汇聚。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欧洲统一阵营出现重大缺口。
欧洲进入“风雨交加”之际。克里米亚“脱乌入俄”,打破了二战后、冷战后欧洲边界稳固的格局,引发欧洲各国强烈震动:边界变动既已发生,其他地区是否也会效仿?如果其他地区要变动,欧洲拿什么军力去抵抗强大俄军?其间还夹杂着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2022年,俄乌战火点燃。欧洲的恐惧达到极点。自此,挺乌抗俄成为欧洲主流声音。援乌的同时,欧洲原来大唱和平主义的政治力量也纷纷转向,开始支持发展国防力量。
(3)美国要挟倒逼着欧洲
在欧洲日益感到战略自主的紧迫之际,特朗普的两次入主白宫彻底打消了欧洲对依靠美国的幻想。2017年特朗普首次执政后,美国排斥难民、加征关税,纷欧洲带来巨大压力,更赤裸裸命令欧洲增加军费,休想再“搭美国的便车”。这种"收保护费”式的要求,促使欧洲思考:与其花钱依赖别人,不如自己加强联防队。更令欧盟担忧的是,特朗普对俄罗斯态度相对缓和,这就让欧洲面临美俄有可能越顶联手局面。欧洲对这个场景是熟悉的:二战后,美苏联手重塑世界版图。2021年至2024年的美国拜登政权给欧洲一个缓冲,美欧试图重新紧密合作,在乌克兰问题上消耗、制裁俄罗斯。
2025年特朗普归来,欧洲短暂的安全感随之消散。美国新一届政府就职不久,副总统万斯就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欧洲公开训斥,让欧洲国家感到主权和尊严在美国这届政府面前脆弱如纸。几乎同时,美国越过欧洲,与俄罗斯直接沟通乌克兰问题,而且把来白宫会面的乌总统泽连斯基羞辱一番,并以“军事断供”相要挟,重现二战时对英、法的施压手段。80多年弹指一挥,美欧换了几代人,欧洲在安全领域仍被美国拿捏,终于促使欧洲政要们下决心了。
首先是加大资金投入,2025年3月下旬,欧洲议会提出了一份高达8000亿欧元的加强欧洲防务计划,同期欧盟鼓励成员国未来四年每年将国防支出额外增加GDP的1.5%;5月下旬,欧盟批准“安全行动计划”,在金融市场上筹集1500亿欧元,为欧洲国家国防采购提供贷款支持。其次是发力更新武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上闹脱欧的英国这次在军事上很愿出力:5月中旬,英德两国防务部门宣布合作研发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远程精确打击导弹。6月初,欧盟批准英国 BAE系统公司、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日本飞机工业振兴有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第六代战斗机。英国还发布《战略国防评估报告》,加速推进军工产业现代化,宣布大幅扩建其攻击型核潜艇舰队,要新建12艘新型攻击型核潜艇,并追加150亿英镑投资核武。再次是德法等国在言行上都有“出圈"之举,5月下旬,德国第45装甲旅在立陶宛高调亮相宣布驻军,这是二战结束以来,德国首次在海外大规模部署常驻军队;两天后,法国总统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重申法国与欧盟“战略自主”的决心,甚至还想煽动亚洲国家参与。从各种密集动作看,欧洲是真有点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