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挖掘机又上班了,这动静,比我上班还准时。
咱们潍坊这片土地,最近的BGM基本就是“轰隆隆”单曲循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地下的重金属乐队在搞行为艺术。
这次舞台C位给到了奎文区的北苑片区,一个听起来就很有故事感的地方。
官方标题写得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开拆!
潍坊一片区将有新规划~》。
注意那个小波浪线,精髓就在这儿,一下子就给这冰冷的拆迁现场,蒙上了一层粉红色的、充满小布尔乔亚情调的滤镜。
好像只要有了它,水泥块和钢筋的断裂声,都能听出点交响乐的味道。
可我人就在这儿,离着老远都能闻到一股尘土混着往事的味道。
看着那台橘黄色的大家伙,铁臂一挥,墙体就跟得了骨质疏松似的往下塌,我脑子里真蹦不出什么“城市新篇章”这种宏大叙事。
我就在想,这一铲子下去,得有多少人的记忆跟着一起变成了PM2.5?
翻了翻公告,9月7号,北苑街道办出手了,两个项目,一个砸58万拆楼,然后用绿网子一盖,彩钢板一围,主打一个“非礼勿视”;另一个再花43万把垃圾清走。
里外里一百万出头,就是为了把这块地恢复出厂设置。
这地方要干嘛?
说要建个“奎文区再生资源综合处置中心”。
这名字,讲究,又“再生”又“综合”的,听得我一愣一愣的,差点以为咱们要攻克什么尖端科技,把隔夜的奶茶杯变成航天材料了。
说白了,就是个豪华装修版的垃圾转运站。
选址也绝了,挨着污水处理厂。
好家伙,这俩算是凑成了一对“卧龙凤雏”,以后谁也别说谁有味儿。
规划里说得天花乱坠,什么水电排污交通样样顶配,简直是为它量身定做的宝地。
可这操作,怎么看都像是把家里所有碍眼又舍不得扔的破烂,全塞进了那个轻易不会打开的床底储藏室。
更好玩的是,规划图早就画完了,设计方案都摆在桌上了,才想起来地上还有东西没拆。
这流程,是不是像极了你已经下单付款了,才发现购物车里还有一件忘了删的东西?
当然,成年人的世界嘛,只要思想够野,办法总比困难多。
先拆再说,项目边走边看,挖掘机先轰起来,气势不能输。
照片里,工地上那叫一个狼藉,断壁残垣的,像电影里打完仗的场景。
你让我在这片废墟里想象未来那个集办公、维修、垃圾分类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心,我实在是想象不出来。
倒是旁边那个“奎文区零工客栈”的牌子,特别醒目。
真想知道,那些每天在这里等活儿的老哥们,看着旁边的大楼轰然倒塌,心里在琢磨啥。
是盘算着明天能不能多挣五十,还是感慨这城市变得太快,快得要把人甩下车了?
这片地,在规划图上还有个代号,叫“北苑单元01街区”,主导功能是“市政设施和工业,同步配套商务金融”。
听听,多高级,多冰冷。
一类工业用地、排水用地、环卫用地……这48公顷的土地,就像一块被精准切割的生肉,每一块都标好了用途,至于上面原来长着什么,有过什么故事,不重要,统统推平。
聊完这个“里子”,我们再看看那个光鲜的“面子”——君泰商城。
这名字一听就珠光宝气的。
效果图做得跟科幻大片似的,玻璃幕墙闪着金钱的光芒,号称要搞什么“3.0版商贸综合体”。
我一听“3.0”这词就犯怵,这玩意儿跟手机系统似的,动不动就升级,可我们这些用户,连1.0的功能都还没玩明白呢。
这个号称要砸6个亿的项目,选在了丁家村的地头上。
一张“成片开发建设需要”的征收预公告,就轻飘飘地决定了一整个村子的命运。
金鼎街以北、鸢飞路以西,一个圈画下来,一个名叫丁家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就得为这个“3.0”的宏伟梦想腾地方。
这背后有多少故事,公告上一个字都没提。
讽刺的是,这边拆得火急火燎,那边君泰商城的地块却静悄悄的,杂草长得比谁都茂盛,仿佛在无声地嘲笑那张精美的效果图。
一个快进,一个暂停,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城市发展的魔幻现实主义。
一个藏在角落里的“城市必需品”,一个摆在台面上的“商业新地标”,共同上演着一出关于“潍坊城市更新”的悲喜剧。
我们总爱盯着那些光鲜的A面,讨论着房价、商圈和天际线,仿佛只要楼盖得够高,生活就够美好。
可那些被折叠起来的B面呢?
那些被夷为平地的小店,那些被重新安置的村民,那些在零工客栈门口抽烟的身影,他们是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还是这个剧本里被遗忘的龙套?
说白了,城市更新就是一场残酷的新陈代谢。
但我们总得问一句,这换上的新器官,就一定比原来的好用吗?
那个10万平米的“巨无霸”商城,真能解决所有人的消费焦虑?
那个“集约高效”的处置中心,真能让我们的城市更干净?
我不知道。
我只看到挖掘机还在卖力地刨着,它每挖一斗土,都像是在给过去翻篇。
至于未来的那一页会写些什么,谁是执笔者,谁又是旁观者,这事儿,可就说不准了。
你觉得呢?
评论区里碰一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