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危局愈演愈烈!以色列连夜轰炸引联合国强烈谴责,民众撤离困境加剧

发布日期:2025-10-08 04:32    点击次数:157

本周,加沙城,两所收容流离失所者的联合国学校被炸。

外媒称,至少40多人死亡,救护车来回跑。

以军还向纳法克和亚尔穆克发射炮弹与烟雾弹。

现场烟尘很厚,通信时断时续。

因为这个,联合国和多国连夜发声。

要求以方停手,给平民留路。

说回学校被炸这事,地点在市区北侧。

里面住了不少妇女和孩子,很多人睡在教室地上。

学校挂着联合国蓝旗,标识很清楚。

这类地点被击中,舆论反应一般会更强。

以方常说目标在里面活动,击中属“军事需要”。

但结果是,伤亡数字继续往上走。

接着是清晨那波密集空袭。

据报道,以军三次轰炸加沙城西南的检察院大楼。

同一时段,一栋住宅、三处避难点被摧毁。

还有二十多栋建筑成了废墟。

以方称清除哈马斯据点,但民用建筑受损明显。

这会让外界更难接受持续攻势。

再看人数变化。

加沙政府媒体办公室说,城里和北部仍有130万人。

其中大约35万是孩子,很多家庭不愿离家。

他们怕路上出事,也担心南部挤不进去。

撤离令发了,留守的人还很多。

这说明“让路就走”在地面很难落地。

以军阿拉伯语发言人阿德拉伊在网上发帖。

他说,出于安全考虑,25万多人已离开加沙城。

军机又撒了传单,叫西部居民快撤。

话说得很重,强调将用强大武力行动。

数字看着亮眼,但需要核对来源。

战时信息里,两边都在掰手腕。

加沙民防给出另一组数据。

他们说,真正走成的不到7万人。

联合国在8月下旬估算,城中心和周边仍有约100万人。

粮食和饮水告急,饥荒已经出现。

同样的路况,南下道路时开时断。

这就解释了数字差距为什么这么大。

我们再把背景补齐一点。

早在8月,以方就说要军事接管最大城市。

如今约130万人挤在城里避难,缺水缺药。

市场开门不开门,全看当天轰炸强度。

以方的下棋目标,是压缩哈马斯活动空间。

但平民承受的代价,一天重过一天。

内塔尼亚胡把话挑明了。

他说,住在卡塔尔的哈马斯高层是主要障碍。

外媒称,以色列近日对多哈的哈马斯领导层实施打击。

卡塔尔方面暂未公开确认细节。

这一步,等于把战火的触角伸到谈判中枢。

目的很清楚,是加码施压。

外界压力也在加大。

联合国和多国要求以方放弃占领加沙城的计划。

理由是持续打下去,人道局面会更糟。

以色列回应说,这是“最后据点”之一,必须拆。

这里就出现一个硬碰硬。

安全诉求和人道诉求,正面冲撞。

回到地面动作。

以军对纳法克、亚尔穆克打炮,还放了烟雾弹。

烟雾弹通常用于遮蔽视线或驱散人群。

这常常配合地面推进,或者封堵街口。

城内多点同时响,居民分不清方向。

结果是,逃跑路线更不清楚了。

说到传单,内容很直白。

“向南撤离,你们已经被警告。”

可同一时间,空袭警报没停过。

民防部门说,西部上空还在轰。

一边劝走,一边开火,民众怎么判断安全窗?

这也是许多人不走的直接原因。

医疗系统压力也到了极限。

希法医疗综合体负责人阿布·萨勒米亚说。

城里的人从东往西挪,但能到南部的很少。

迈瓦西、代尔拜拉赫都满了,搭棚都难。

很多人兜一圈,又回了加沙城。

能源不足,救护、手术都在卡点上。

再听民防发言人马哈茂德·巴萨尔的话。

他说,真正从城里出走到南部的大概6.8万。

个体感受也类似,巴克里·迪亚布说。

他带着四个孩子到了南部,还是听到爆炸。

“南部也不安全”,他这样形容。

所谓“安全区”,在炮火里很脆。

最后再看可能的走向。

以色列要拿下城内目标的决心没松。

哈马斯的城市战术也没松。

国际社会叫停攻势的声音在变大。

救援物资却进不来,走廊也断断续续。

短期内,平民受伤害的风险还在上升。

夜里,我在加沙城西部一个路口看到几个人影。

一位父亲牵着孩子,另一只手拎着空水桶。

他抬头听天空的嗡鸣,脚边是碎玻璃。

旁边的墙上贴着被风撕开的传单角。

他们不知该往哪走,也不知该停哪歇。

停火和可靠撤离通道,能不能真正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