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瑞典、加拿大提前定的访华行程,已经把那所谓的“31国联盟”气势直接打了折。看表面,这阵仗好像冲着中国稀土要硬碰硬。但细细一看,里面的分歧比外面的口号还要响。法国盯的是核能合作和新能源车市场,瑞典离了稀土产业直接停摆,加拿大干脆带农业代表团来找合作续命。要是真想跟中国“对着干”,这几位早就把行程取消了,哪还会这么低调地各自找台阶。
美国那套所谓“强硬措施”,他们嘴上喊着要效仿,可身边就有活生生的反面教材。美国内华达州确实有稀土矿,可分离提纯成本是中国的三倍,良品率不到三十分之一,挖出来还得运到中国加工。特朗普当年信心满满要加税一百个百分点,美股当天就蒸发数万亿市值,没几天话锋一转,说不一定加。这事欧盟不是不知道,他们要是真照抄,成本肯定由自己企业来扛,消费者买单,最终还是伤在自己经济上。
波兰部长巴拉诺夫斯基的“认真对待”听起来狠,可一碰现实就软。欧洲车企、大众汽车四成以上的销量来自中国,空客三分之一的飞机卖到中国。如果稀土供应一断,生产线立刻停,市场也会连着丢。小国家立陶宛就是例子,跟中国闹矛盾后,稀土进口少了四成,工厂成本砰地涨了十五个百分点,这还是个体量不大的国家,换成整个欧盟,后果他们自己很清楚。
中国这次的新规,其实把规矩讲得很细。不是谁都不卖,民用合规的申请都会批,军事用途直接拒。连含0.1%以上中国稀土成分的境外产品都得申请许可,钐、镝这些关键元素一个不少,连开采和提纯的技术设备也算在管控范围。原因说得明明白白,是因为有境外组织用稀土搞军事项目甚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直接碰到国家安全。这和某些国家动不动搞“长臂管辖”不一样,完全是按国际惯例来。
欧盟为什么跳脚?无非是太依赖中国稀土了。自己的报告也承认依赖度接近98%,从电动车电机到风力发电,从高端芯片到稀土磁铁,全离不了中国供应。全球稀土产量中国占六成九,提纯加工能力超八成,澳大利亚、非洲的矿挖出来也得送到中国才能用。不光技术有壁垒,成本更是优势。八月份,中国对欧出口的稀土磁铁还涨了二成一,比出口美国的多好几倍,这等于给了特殊待遇,他们还是不满足。
他们没法立刻摆脱这种依赖。本来投了120亿欧元准备建欧洲稀土联盟,到2030年把依赖度降到65%以下。可这事儿急不来,技术门槛在那里,环保审批耗时又长,至少五年才能有点成效。眼下的供应问题,根本解决不了。连加拿大的金属供应商都直话直说,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技术和价格优势是全球供应链重要一环,这其实就是绝大多数企业的心里话。
中国的立场很直接,管制不是封死出口。只要符合安全规定,该批的都会批。还专门留了过渡期,照顾企业的实际生产节奏。外交部也一再强调,愿意沟通合作,稳定供应链,但前提是对方尊重中国安全利益。反倒是欧盟和G7,一边享受中国稀土,一边想逼中国放弃安全底线,这种双标硬撑不住。稀土不是普通商品,是几十年积累的完整产业链和核心技术,不是开几次视频会就能替代的。
那所谓的31国阵仗,其实更像是给自己壮胆。法国、瑞典、加拿大的行动已经证明,合作才是正道。开视频会议喊口号,内部都没统一意见,美国想加税,日本怕得罪中国,加拿大更想重修合作。就这状态,要真铁了心走到底,受伤的只会是他们自己的企业和经济。毕竟在全球的产业链里,中国已经是不可缺的角色,硬要脱钩,不是找对手麻烦,是给自己添堵。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