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某明星早餐吃了什么”力压“台风登陆路径”冲上热搜第一,当“CP发糖cut”把公共议题挤出榜单前十,你随手一刷的小红书,其实正在悄悄改写大众注意力的“晴雨表”。
2025年9月11日,国家网信办一纸通报,让“种草社区”12年来首次被单独约谈:
热搜长期充斥明星琐事、绯闻炒作,平台未履行主体责任,破坏网络生态。
消息一出,网友瞬间炸锅——有人拍手称快,有人担心“以后还能不能愉快吃瓜”,更有人把矛头指向算法“原罪”。
小红书紧急成立“整改专项小组”,承诺“举一反三”。
这场监管风暴,究竟把多少流量潜规则掀到了阳光下?
一、监管通报:明星八卦“屠榜”被定性为破坏生态
9月11日清晨,“网信中国”发布权威通报:
近期,小红书在热搜重点环节频繁呈现“XX明星机场穿搭”“XX夫妇离婚内幕”等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规,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市网信办,对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罚措施。
这是小红书自2013年创立以来首次被监管部门“单独点名”。相比2021年“软色情表情包”事件中的“批量约谈”,此次处罚通报罕见使用“从严处理责任人”表述,被业内视为“亮剑”级别。
与此同时,网信办明确释放信号:将对“破坏网络生态突出问题”持续挥出执法利剑,平台“流量至上”模式不再拥有灰色缓冲带。
二、平台回应:两小时后的“薯管家”公告
当日上午10点47分,小红书通过官方账号“薯管家”发布公告:
诚恳接受处罚,已第一时间成立“整改专项工作小组”,推进热搜榜单生态专项治理,后续将在网信部门指导下完善算法与人工审核机制,并欢迎社会监督。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小红书内部对“热搜权重逻辑”已启动调整:
一方面临时下线部分娱乐化词条,另一方面对“明星营销号”“水军刷榜”展开集中清理,预计两周内公布首批违规账号榜单。
接近小红书的人士透露,公司原本正冲刺2025年第四季度港股IPO,监管罚单或迫使上市时间表再度延后。
三、网友评论区:有人叫好,有人“哀嚎”
“热搜榜终于不再是娱乐圈后花园了!”通报发出后,相关话题迅速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站内形成二次传播,网友们的精彩评论闪亮登场!
综合各平台高赞评论,可大致分为三派:
支持派——“早该治治八卦泛滥”“科学家研发新药没人看,明星换个发色爆三条热搜,这种生态早该纠偏。”“上次想查台风路径,结果满屏都是‘CP发糖’,差点错过预警。”担忧派——“以后还能不能愉快吃瓜”“适度娱乐不过分吧?别把正常讨论明星也封了。”“求监管划出明确边界,别让一刀切断网民众乐。”技术派——“算法不背全锅”“平台明知娱乐内容停留高47%,还放任权重倾斜,本质是流量KPI在作祟。”“治理应公开算法规则,让‘热搜公式’像天气预报一样透明。”
四、深度复盘:热搜乱象背后的“三重门”
流量机制:数据闭环放大“吃瓜效应”
小红书2023年内部报告显示,娱乐类笔记平均停留时长比知识类高47%,点赞率高62%。算法基于“完播率+互动率”加权,自动将明星动态推入热启动流量池,形成“越八卦—越点击—越上榜”的自我强化循环。
2. 营销灰产:偷拍、代写、刷榜一条龙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营销号通过“机场代拍”“酒店蹲守”获取明星非公开行程,再以“标题党+暗语”规避审核,例如用“字母缩写”代替人名,用“🍉”指代绯闻。刷榜团队以“0.8元每热搜讨论量”替金主冲榜,三天即可将一条“CP同框”推入前十。
3. 平台责任:审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虽然《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十二条明令禁止炒作绯闻、隐私,但小红书热搜运营团队对“软色情、标题党”词条仅作“降权”处理,并未下架。知情人士称,内部KPI考核“日活、停留、广告收入”权重远高于“内容安全”,导致一线审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五、行业共振:不止小红书,算法治理进入“强监管”周期
过去12个月,微博因“蒋某事件”干扰传播秩序被叫停更新热搜榜一周;抖音、快手因“低俗短剧”被点名;知乎因“热榜编故事”遭整改。此次小红书被约谈,再度印证监管部门对“算法推荐+热搜位”的治理已步入深水区:
规则层面——《生成式人工智能管理办法》《推荐算法备案指南》陆续落地,平台需向省级网信办报备算法逻辑、训练数据来源,并接受第三方评估。
人员层面——“从严处理责任人”写入通报,意味着产品、运营、审核负责人将被个人追责,打破“罚公司不罚个人”的惯例。
技术层面——北京、上海两地已试点“热搜公共透明度指数”,要求平台实时公示榜单计算因子、词条举报率、人工复核次数,供社会监督。
六、前路待解:治理“八卦”与保留“吃瓜”边界何在?
“明星也是公民,公共讨论不应缺席,但不应让八卦淹没真正关乎公共利益的信息。”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主任李小萌指出,治理的关键是“分级管理”:
1. 对“偷拍跟踪、造谣式爆料”零容忍,坚决下架;
2. 对“作品宣传、公开活动”适度放行,满足合理信息需求;
3. 对“算法权重”设立公共议题保底比例,例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重大政策必须固定占榜位,防止娱乐信息挤占。
网友“西西弗”的留言代表不少人的心声:“我们希望热搜有趣,也希望它有用。让科学家的名字出现一次,也许就能激励一群孩子;让救灾信息快一秒,也许就能多救一条命。”
七、结语:把“榜单”还给公共价值,让“吃瓜”回归适度
小红书“整改专项小组”已挂牌,热搜榜算法透明化、权重调整、违规账号清账将在未来两周陆续公布。
罚单不是终点,而是整个内容行业重新审视“流量与责任”的转折点。
当热搜不再被资本、水军、狗仔联手“买榜”,当算法愿意给公共议题留一块“自留地”,当平台真正用“人”的尺度而非“流量”的尺度衡量内容价值——那时,网友的“吃瓜”才不必以牺牲知情权为代价,“种草”社区也才能重新长出向上向善的草。
毕竟,网络空间的清朗,不只是监管者的战役,更是每一次点击、每一次转发、每一次“热搜见”的选择。下一次再打开小红书,你希望看到的第一条热搜,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