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回是真的“开门见山”了,站在“华盛顿号”航母甲板上,直接宣布美国航母要放弃电磁弹射,全面回归蒸汽弹射系统,说实话,这种反向操作还真是让人一愣。
毕竟,这不是他第一次对电磁弹射“开炮”,早在2017年他就觉得这玩意儿太复杂、太烧钱、还不靠谱,现在又把话说得更绝,说电磁弹射“愚蠢、荒唐”,还当场征求官兵意见,听到有人说“蒸汽弹射好”,立马就顺水推舟,态度极其鲜明。
其实,特朗普这番表态背后,多少有点“情绪化”,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他说蒸汽弹射用了五十年,性能稳定,用简单工具就能修,电磁弹射一坏就得请麻省理工的专家飞过来,维修成本和难度都高得离谱。
再加上他对蒸汽弹射甲板上喷涌而出的蒸汽特别有“审美情结”,觉得那才是“航母的浪漫”,这也算是个人偏好吧。
至于成本,他直接点名美国在电磁弹射上花了近十亿美元,结果还没搞出个让人放心的系统,怎么看都觉得亏。
说到技术对比,蒸汽弹射确实是老一代的“铁家伙”,冷战时期的产物,靠高压蒸汽推动活塞,几十年来弹射了百万架次战机,成熟度没得说。
可问题也不少,体积巨大,重达五百吨,连续弹射十几分钟就得停下来恢复压力,弹射力度调节也不灵活,像现在流行的轻型无人机根本适配不了。
电磁弹射则是新一代技术,靠电能转化磁能再转化动能,体积小了一半,重量也轻了,弹射效率高,理论上一天能弹射三百多架次,比蒸汽弹射提升了不少。
力度还能精确调节,适应各种机型,从两吨到七十吨都能搞定。
可问题来了,美国的电磁弹射器一直没达到设计标准。
以“福特号”为例,早期测试平均每四百多次就出一次严重故障,距离设计要求的四千多次无故障弹射差得远。
说到底,这技术还是不够成熟,尤其是在航母这种极端环境下,可靠性就是硬道理,谁都不敢拿几百亿美元的军舰去冒险。
所以,特朗普这次“逆潮流”宣布回归蒸汽弹射,表面上看是务实选择,实际上更像是对现有技术困境的无奈回应。
美国军工体系这几年问题不少,“福特级”航母就是一次“豪赌”,一次性上了十几项新技术,结果各种毛病层出不穷。
更糟糕的是,想回头都难了。
蒸汽弹射器的生产线早在2021年就关停了,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公司破产,核心技术人员也流失得差不多。
就算特朗普下了行政令,谁来造?设备都没了,技术也没人会了,这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事。
而且,“福特级”航母本身的设计就是围绕电磁弹射来的,甲板下的弹射槽道、舱室布局、动力输出全都为电磁弹射优化。
如果硬要改成蒸汽弹射,得把已经焊死的甲板切开重做,费用高达三十亿美元,工期至少五年。
这还只是技术层面,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更大,谁都知道“返工”比新建还要麻烦。
再看地缘政治层面,特朗普选择在日本横须贺基地宣布这个决定,多少有点“秀肌肉”的意思。
他和日本首相一起视察,技术问题就被赋予了更多战略色彩。
现在中美航母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福建舰已经实现了歼-35、歼-15T和空警-600的电磁弹射起降,成了全球第一个在航母上用电磁弹射五代机的国家。
美国这边还在为技术路线吵来吵去,对比之下,难免让人觉得美国航母产业有点“掉队”。
其实,美国海军现在面临的最大难题不是选哪种弹射技术,而是整个军工体系的断裂。
蒸汽弹射的生产线早就没了,电磁弹射又不靠谱,技术人员流失,产业链断档,谁来填补这个空白?专家们都说,蒸汽弹射回不去,电磁弹射短期内也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美国航母产业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
所以,特朗普这次“航母弹射技术大逆转”,看起来是务实选择,实际更多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权宜之计。
美国既造不出可靠的电磁弹射航母,也回不去蒸汽弹射时代,这种尴尬局面,短期内恐怕难有转机。
现在,技术、产业、地缘、战略全都搅在一起,美国航母的未来,真是说不清、道不明,谁也不敢打包票。#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