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提价:太阳纸业VS博汇纸业,2025三季度成本下降谁利润弹性大?

发布日期:2025-11-22 04:17    点击次数:127

今年造纸行业的涨价函像极了过节时的促销短信——热闹是真热闹,但到底能不能让企业真赚钱?我看下财报,发现一个现象:太阳纸业和博汇纸业这俩老对手,一个稳如老牛,一个窜得像黑马。2025年三季度成本明明都在降,可利润弹性却差出一大截!这事儿得从头掰扯掰扯。

一、成本降了?是降了,但纸企的“胃口的差异”比你想得大

先甩个数据:2025年上半年,太阳纸业营收191.13亿元,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只微增1.26%;而博汇纸业三季度单季净利润直接同比猛增73.45%!行业浆价同期确实在跌,比如双胶纸原料木浆期货价三季度跌了快10%(业内共识数据),可为啥两家吃到的红利差这么多?

我觉着吧,问题出在“成本消化姿势”上:

太阳纸业的套路是“全产业链硬扛”。你看它这几年在山东、广西、老挝疯狂建浆厂,60万吨化学浆项目、70万吨包装纸项目砸下去超过50亿,说白了就是要用自制浆替代外购浆。这招长期看能控成本,但短期?——折旧和利息成本嗷嗷涨!2025年上半年它的负债率还有46.01%,新项目投产前,成本下降的红利多半被财务费用吞了。

博汇纸业则更像“精准蹭车”。它自己浆线少,但靠着大股东(比如APP)的林浆纸一体化供应链,外购浆时能拿到更便宜的协议价。三季度浆价暴跌,它一边低价囤浆,一边靠差异化产品(比如无菌液包纸、药包卡纸)提价,两头一挤,利润“噌”就上来了。

二、涨价?别闹了,文化纸的“伪繁荣”差点骗过所有人

今年初文化纸一波涨价函满天飞,太阳、博汇都喊涨200元/吨,结果呢?4月就跌回去了。为啥?——需求端垮得比涨价还快!

太阳纸业的市场总监潘天倚说了大实话:“市场看多情绪到临界点,但订单量没根本改变”。我翻数据时也惊了:2025年3月,双胶纸供应量195万吨,需求才74万吨,库存堆得仓库都快炸了!

博汇为啥能逆势涨利润?因为它聪明地绕开内卷红海。它的高端白卡纸拿去搞食品包装、药盒了,这类需求受消费复苏拉动明显(2025年餐饮增长7.9%),而太阳的文化纸还卡在教材、图书市场——这领域被电子阅读和人口出生率下滑双击得透透的。

三、利润弹性的关键:谁更能“榨干成本下降的每一滴油水”?

这事儿得拆开看两家公司的“成本解剖图”:

太阳纸业:成本控制靠“规模硬刚”。它上半年浆纸单位能耗降了3.3%,物流采购省了钱,但新项目投产前,固定成本根本压不下来。就像你买了个超大冰箱,电费是省了,但分期付款月月要还啊!

博汇纸业:弹性来自“供应链柔术”。它用木浆期货套保锁定低价,还开发杨木、松木等便宜替代原料。更绝的是,它把生产线改造成“柔性产线”,今天产护眼纸,明天切换游戏卡纸,哪个赚钱产哪个——三季度毛利率冲到9.14%,比太阳的8.42%(2024年数据)高出一截。

太阳纸业像重装坦克,成本下降时得先填平历史投入;博汇则像灵敏的越野车,路况好(浆价跌)立马飙车。结果就是:三季度成本下降时,博汇的利润“油门”踩得更猛。

四、长期暗战:一体化是护城河,还是拖累?

我身边做投资的朋友总吵吵:太阳的一体化战略太笨重,博汇的轻资产更灵活。但我觉得吧,这俩模式根本在打不同的牌:

太阳押注“未来十年”。它的南宁项目、老挝林地一旦全线投产,自制浆比例能冲到70%以上,到时成本波动对它影响极小——但前提是扛过眼下这段烧钱期。

博汇专注“当下赚钱”。它靠差异化产品和大股东供应链蹭红利,风险是如果浆价反弹,利润可能快速回吐。

写在最后:造纸业的生存逻辑已经变了

看完财报,我最大的感受是——这行业再也回不到“涨价就能躺赚”的年代了。太阳和博汇的路径分化,本质是战略选择的结果:要规模稳定,还是要利润弹性?没有对错,只有合不合适。

最后抛个问题给你:如果你是纸企老板,会选太阳的“长期重资产”模式,还是博汇的“短期快跑”套路?评论区唠唠!

每天创作不易,您的「点赞关注」就是我熬夜码字的充电桩⛽️!「关注我不迷路」,我会持续用大白话生动形象讲透复杂市场——毕竟我们的目标一致:赚认知内的钱,躲风险里的坑。#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