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过去一个月量子科技板块的表现,那就是“炽热”。从个股涨停到月内涨幅惊人,再配上融资的大手笔进场,这场狂欢仿佛就是量子产业给股市唱的一出戏。而这个月最抢眼的主角,无疑是禾信仪器、国盾量子这些名字,这市场的热度甚至让吃瓜群众开始好奇,“量子科技到底能不能成为新的‘财富密码’?”
这场好戏其实是有剧本的,它的底层逻辑值得扒一扒。量子科技板块最近的暴涨,一方面离不开利好消息的频频“助攻”,比如北京玻色量子完成的数亿元A++轮融资直接为行业打了一针兴奋剂。这家公司不仅刷了资金的存在感,更凸显了量子技术领域的受宠程度。试问,一个未来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00亿美元的赛道,哪个不躁动?
另外,20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刷了一波存在感,搞得量子“真香”的名头更加响亮。获奖领域提供的量子密码学、量子计算机等技术方向直接喊话市场技术变现的机会来了。从侧面来看,这些冷冰冰的科学突破实际上是推高行业估值的温暖火焰,科技股市场就吃这一套。
当然,光靠画概念也不行,量子科技的实用化进程才是真正决定信心的锚点。国内的“点亮百城”量子试验网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这种技术与场景联手出击,正在从实验室走向生活应用。从政策到技术,“双轮驱动”正在加速量子走入寻常大众。同时,别忘了那台“天衍-504”超导量子计算机开箱的消息,这也意味着中国在量子核心技术领域的全球竞争中占得了先机,算力上的突破让看到了长线增值的巨大可能。
说到,咱们再来聊聊这些长袖善舞的机构玩家们。10月份以来,量子概念股明显成为融资资金的宠儿,其中中兴通讯、西部超导、国盾量子连续获得大额买入。从数据看,融资净买入金额高达19.7亿,这可不是小数目。有市场人士戏言,这场博弈就像一群人抢银行里的金币谁手快谁就能收割。
但有趣的是,狂欢之下,普通投资者却未必全是赢家。市场里的“韭菜逻辑”永远存在,量子产业的未来价值虽然迷人,但短期股价过热可能会诞生“泡沫”。这就像曾经的区块链和新能源汽车概念股,赚快钱的心态往往在风口过后愁眉苦脸。别低估人性,越是看涨的市场,越容易出现盲从的投资。
实际上,要真正拥抱量子科技的红利,普通投资者的参与方式不妨更理性些。长期来看,关注产业实用化落地的进程,比跟风炒作所谓“明星股”更靠谱。要知道,科技股的涨跌十分敏感,尤其是量子科技这种新兴赛道,当涨幅超过市场预期时,风险就和机会一样大。
话说回来,月内大涨,热钱蜂拥而至,量子产业进入“实用化元年”的噱头无疑是市场必须嗅到的香味。但热潮过后,一个问题仍摆在眼前这些钱是为技术买单,还是为概念买单?量子科技术的产业化之路并不容易,至于它是否能撑得起市场如今的疯狂期待?也许还得问问你手里的那只股值不值。
你还敢把量子科技当成“捡钱赛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