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从加拿大又回来了?我在多伦多待了三年明白了

发布日期:2025-09-11 05:29    点击次数:182

为什么很多人从加拿大又回来了?我在多伦多待了三年明白了

说起出国这事儿,我也算是赶过潮流的人。

2021年疫情刚缓解那会儿,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聊移民,什么"国外空气都是甜的"、"发达国家福利好",听得我心痒痒的。

机会来了——公司有个加拿大分部的技术岗位,年薪7.5万加币,按当时汇率算差不多37万人民币。我想都没想就申请了。

2021年底,我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踏上了飞往多伦多的航班。

结果呢?三年后的今天,我又回来了。

多伦多初印象:表面光鲜,内里心酸

刚到多伦多的时候,说不震撼是假的。

机场现代化程度确实高,城市规划也很不错,地铁虽然老旧但还算干净。最重要的是,空气质量确实比国内很多城市好,天空蓝得像假的一样。

但很快现实就给了我一巴掌——找房子。

多伦多的房价均价在60-80万加币之间,租房一居室要1800加币一个月,合租也要830加币。我那7.5万的年薪,扣完税到手也就5万多,光房租就要花掉2万加币。

第一个月我住在公司安排的临时公寓里,开始疯狂找合租房。看了十几套房,要么是地下室潮湿得要命,要么是和房东一家挤在一起,隐私全无。

最后在士嘉堡找了个两居室合租,月租850加币,通勤到市中心要1个半小时。那一刻我才明白,所谓的"发达国家",对普通打工人来说,也就那么回事。

工作生活:表面平等,天花板很低

在多伦多的IT公司工作,同事关系确实比国内轻松,下班就下班,很少有人加班。

但是,这里有个很现实的问题——职业天花板。

据统计,在北美,只有0.6%的大陆移民可以做到管理职位,也就是一千人中才有6人,大多数人只能做到中高级技术人员。

我在公司干了两年,技术能力得到认可,工资也涨到了8.5万加币,但想再往上走?基本不可能。

管理层清一色都是本地白人,偶尔有几个印度裔,华人几乎看不到。不是歧视,而是一种无形的"玻璃天花板"——你可以做技术专家,但别想着做团队领导。

这种感觉特别憋屈,就像是你被允许在这个游戏里打怪升级,但永远不能当上队长。

生活成本:钱包流血不止

多伦多的平均年薪为96,897加币,听起来不错,但你得看看花销。

住房:我那850加币的合租房,一年就是1万多,加上水电网费,住房成本占收入的25%。

吃饭:下馆子一顿饭20-30加币起步,中餐厅一盘宫保鸡丁要15加币。自己做饭便宜点,但买菜也不便宜,一个西兰花4-5加币,国内同样的菜可能就几块钱人民币。

交通:地铁月卡156加币,相当于780元人民币。而且多伦多的地铁系统老旧,故障频发,冬天经常因为天气原因晚点。

医疗:虽然有免费医疗,但看个小病要预约几个星期,急诊室能让你等上8个小时。牙科不在免费医疗范围内,洗个牙要200加币。

算下来,基本生活开支就要4万多加币,剩下的钱根本攒不了多少。

社交圈子:表面和谐,内心孤独

加拿大人确实礼貌,见面都会说Hello,但这种礼貌更多是社交礼仪,很难发展成真正的朋友关系。

我尝试过参加一些本地的社交活动,但文化差异太大了。他们聊的话题我插不上嘴,我感兴趣的事情他们也不懂。

华人圈子倒是有,但大多都是各自忙各自的,真正能深交的朋友不多。很多人都像我一样,表面上适应了,内心里却很孤独。

周末的时候,我经常一个人在公寓里刷国内的短视频,看到熟悉的街景,听到熟悉的方言,那种思乡情绪简直压抑不住。

冬天的折磨:不只是天气,是心情

多伦多的冬天是真的难熬,不仅仅是气温低,关键是那种阴沉沉的天气能持续半年。

从11月到来年4月,基本上都是灰蒙蒙的天空,太阳成了稀罕物。那种抑郁的感觉,没经历过的人根本理解不了。

冬天取暖费暴涨,电费能涨到平时的两倍。出门全副武装,进门脱得跟剥洋葱似的。最要命的是路面结冰,走路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摔一跤。

我记得2023年的那个冬天,连续两个多月没有看到阳光,每天上班下班都是灰蒙蒙的。那种心情,用"绝望"来形容都不过分。

回国的决定:现实vs理想的较量

2024年初,我开始认真考虑回国的事。

不是因为在加拿大混不下去,而是算了一笔账:

在多伦多,我年薪8.5万加币,扣税后到手约6万,除去各种开支,一年能攒1万多加币就不错了。按这个速度,想在多伦多买房?至少要攒20年的首付。

而回到国内,虽然收入可能没有那么高,但发展空间更大。我有加拿大的工作经验,在国内IT行业还是挺吃香的。更重要的是,我可以重新融入熟悉的社会环境。

最让我下决心的是一次和国内朋友的视频聊天。他告诉我他刚升了部门经理,手下管着十几个人。而我,在加拿大待了三年,还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

这种对比让我意识到:移民不是失败,但也不是唯一的成功路径。

回流潮:我不是一个人在"逃离"

其实,早就有"回流"潮的说法,很多高学历的华人移民都选择了回国发展。

我在多伦多认识的几个华人朋友,有一半都在考虑回国。原因都差不多:职业发展受限、生活成本高、文化认同感缺失。

特别是疫情这几年,国内的发展速度让人眼花缭乱,移动支付、外卖配送、共享经济,这些在加拿大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有时候我在多伦多用现金买咖啡,店员都觉得奇怪。而在国内,扫个码就能解决一切。这种科技生活的便利性,是加拿大短期内赶不上的。

多伦多并不差,只是不适合我

说句公道话,多伦多是个不错的城市,环境好、治安好、社会福利完善。

如果你追求的是安静平稳的生活,不在乎职业发展,经济条件也允许,那多伦多确实是个好选择。

但如果你和我一样,想要在事业上有所突破,想要过更有活力的生活,想要在熟悉的文化环境中成长,那回国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回国后的感受: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节奏

2024年8月,我办理了回国手续,重新回到了深圳。

刚下飞机,看到满街的中文招牌,听到熟悉的粤语,那种归属感瞬间涌上心头。

用微信支付买杯奶茶,打开美团点个外卖,这些在加拿大想都不敢想的便利,在这里都是理所当然的。

工作方面,我很快就找到了新的机会,薪资虽然比加拿大低一些,但发展前景更好。最重要的是,我不再是"少数族裔",不再需要每天适应异国文化。

写在最后:移民不是逃离,回国也不是失败

很多人问我,后悔移民加拿大吗?

说不后悔是假的,但也不完全后悔。

这三年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也让我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加拿大的经历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它让我变得更加独立,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关键是要认清现实:移民不是灵丹妙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回国也不是失败,而是另一种选择。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Tips:给想要移民加拿大的朋友

如果你也在考虑移民加拿大,建议你:

1. 提前了解真实的生活成本,不要被平均工资数字迷惑

2. 评估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特别是管理层晋升的可能性

3. 考虑文化适应能力,语言只是基础,文化融入更重要

4. 准备充足的资金,至少要有2-3年的生活费储备

5. 保持开放心态,移民路上会遇到很多挑战

最重要的是,无论在哪里,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合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