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儿,表面看是技术问题,你往深了扒,会发现是钱的问题。再往深了扒,最后会发现,其实是两个物种在思维模式上的对决。
这事儿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那时候我们很多人,包括我,对战争的理解还停留在小米加步枪的年代,顶多是坦克飞机大炮互轰。结果老美一场海湾战争,直接把所有人都打傻了。战斧巡航导弹,跟长了眼睛一样,指哪打哪,钻窗户都不带拐弯的。那画面,对当时我们军工口的冲击,不亚于外星人降临地球。
那种感觉,就像你在小区里当保安,天天练擒拿格斗,觉得自己挺牛的。结果隔壁新搬来的富豪,直接装了一套全自动激光防御网,蚊子都飞不进去。你那点三脚猫功夫,在人家面前就是个行为艺术。
无力感,憋屈,还有一丝丝恐惧。这是当时最真实的情绪。
于是,一个核心问题摆在了桌面上:我们能不能搞出一种东西,能穿透这层密不透风的“激光防御网”?不是跟它硬碰硬,而是用一种它完全无法理解、无法反应的方式,直接踹它家大门。
这个任务,最后落到了一群人肩上,其中一个领头的,叫祝学军。一个女人。
在那个年代,搞尖端武器的,基本是男人的天下。一个女人来挑这根大梁,本身就够魔幻了。但更魔幻的,是她要干的事儿。
她要造的,不是一个更快的导弹,而是一个会“耍流氓”的导弹。
什么叫耍流氓?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弹道导弹,飞起来像个抛物线,从A点发射,飞到最高点,然后duang一下砸向B点。轨迹是固定的,是可以用数学公式算出来的。你只要在半路上算准了它的位置,用个拦截弹去撞它就行。老美的“萨德”、“爱国者”这些反导系统,干的就是这个活儿,本质上是个数学题。
但祝学军团队要搞的这个“东风-17”,它不讲数学,它讲物理,而且是流氓物理学。
它的弹头,在飞出大气层后,不是傻乎乎地往下掉,而是重新冲回大气层边缘,像咱们小时候在水上打的那个“水漂”,贴着大气层表面,一下,一下,又一下地“跳”着走。
你品,你细品这个动作。
你家的反导雷达刚在A点捕捉到它,开始计算它的轨迹,准备在C点击落它。结果它“漂”了一下,瞬间拐到了B点,你所有的计算瞬间作废。等你刚反应过来,它又“漂”了一下,去了D点。整个过程,它都在以10倍音速以上的速度疯狂变轨。
这仗还怎么打?
这就好比你是个绝顶高手,能听声辩位,闭着眼睛都能接住对手扔过来的任何暗器。结果你碰到一个对手,他扔过来的不是飞刀,是一只打了兴奋剂的蜂鸟,在你身边疯狂做布朗运动。你一身的武功,根本没地方使。
老美的反导系统,面对东风-17,就是这种状态——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我是不是该退休了?
这就是降维打击。你还在算数学题,人家已经开始行为艺术了。
这事儿最骚的地方在于,老美不是不知道这个技术。恰恰相反,他们研究这玩意儿比我们早得多,从90年代就开始搞,什么X-43A,HTV-2,砸了一百多亿美金进去,结果呢?要么在天上直接烧成一坨铁水,要么飞着飞着就失联了,不知道去哪个平行宇宙旅游了。
为什么?我们一个后发者,还是个女总师带队,怎么就把这事儿给干成了?
这里就触及到我开头说的那个核心了:思维模式的对决。
老美搞科研,尤其是军工,像什么?像一个华尔街的资本家在做项目投资。
首先,讲究短期见效。国会老爷们拨款,几年内你得拿出个能吹牛的东西,不然下一笔钱就没了。所以他们追求的是技术上的“暴力破解”,用最先进的发动机,最牛逼的材料,最复杂的算法,堆出一个怪物来。追求的是“大力出奇迹”。
其次,分包制。一个项目,拆成几十个包,洛克希德马丁负责壳子,雷神公司负责眼睛,波音负责翅膀。大家都是生意人,利润最大化是第一原则。项目搞得越复杂,周期越长,花的钱越多,大家赚得越多。至于最后能不能成?嗨,再开个新项目嘛。
而我们这边呢?祝学军的模式,更像一个老中医看病。
这不是一个砸钱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需要“熬”和“养”的工程。
第一关,材料。弹头在大气层里打水漂,速度是十几倍音速,跟空气摩擦产生的温度能到2000多度。什么概念?钢铁的熔点也就1500度。你得搞出一种材料,既能扛住这种高温,还得能透波,让里面的雷达能正常工作。这玩意儿,买不来,只能靠自己一遍遍地试。据说为了一个数据,祝学军能带着团队在实验室里泡上几十个小时不出来,累倒在打印机旁边都是家常便饭。这种苦功夫,是资本买不来的。
第二关,控制。在那么高的速度下,还要让弹头听话,指哪打哪,不能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窜。这背后的空气动力学和控制算法,复杂到什么程度?据说当时为了解决一个弹头抖动的问题,祝学军的团队72小时没合眼,在风洞里吹了无数次模型,最后发现把弹头某个地方的弧度稍微改动零点几毫米,问题就解决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打磨,是KPI考核不出来的。
你看,一个是“氪金玩家”模式,追求面板数据好看,恨不得把所有的技能点都一次性加满。另一个是“苦修玩家”模式,从最基础的内功心法开始练,一招一式,扎扎实实,最后打通了任督二脉。
钱学森老爷子晚年,听说了祝学军她们的研究,专门把自己珍藏的国外资料寄过去,还亲笔写信鼓励。老一辈的科学家最懂,这种尖端的东西,最关键的不是钱,也不是设备,而是有一群愿意把一辈子都“熬”进去的人。
祝学军,就是那个把自己从青丝熬成白发的人。从国防科大毕业,放弃了安逸的工作,一头扎进大西北的戈壁滩,一待就是三十多年。这种人生选择,在今天这个讲究“投入产出比”的时代,很多人可能都无法理解。
但这就是答案。
老美至今搞不定的高超音速武器,不是因为他们不够有钱,也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他们的体制,那个被军工复合体绑架的、追求短期效益和利润最大化的体制,已经“熬”不住了。他们培养不出,也留不住一个愿意为了一项技术,在荒漠里奉献三十年的人。
所以说,东风-17的出现,打的不仅仅是美国的反导系统,更是狠狠地打了“资本万能论”的脸。它证明了一件事: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是用钱买不来的。比如信念,比如坚守,比如一个民族为了不再受欺负而迸发出的那种原始的、倔强的力量。
如今,60多岁的祝学军还在一线。当一个国家最聪明的大脑,愿意像苦行僧一样去攻克难关时,这个国家的前途,才是真的可怕。
这,或许才是让对手真正感到不寒而栗的地方。!!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