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获评就业友好城市:29万新增就业背后的城市温度

发布日期:2025-10-10 04:03    点击次数:157

#国庆反向旅行攻略#

苏州获评就业友好城市:29万新增就业背后的城市温度

一座城市的价值

不仅在于高楼大厦

更在于它如何托举

每一个普通人的梦想

近日。北京。一场国家级发布会引发关注。苏州与北京、合肥、厦门等30城共同获评全国首批 “就业友好城市”。这一荣誉基于产业发展支撑力、就业服务保障、职业发展潜力、生活环境品质和人才就业生态五大维度的21项指标综合评定。

但数字背后是温度。

一、就业服务:从“最后一公里”到“家门口”

苏州在全国率先打造 “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目前已有348个这样的站点遍布城乡。它们开在社区里。建在集宿区。甚至嵌入商圈。大龄。残疾。困难群体。在这里获得精准帮扶。已帮助超9000人找到工作。

外地青年来苏州求职。可以申请 免费住宿。相城区14处青年人才驿站已服务1300多人次。一位入住者说:“背个包就能来。这样的城市很温暖”。

服务不止于站台。更在云端。打开“苏周到”APP。点击“找零工”。日结。月结。长期工。灵活岗位一目了然。政府监管全程在线。杜绝虚假信息。这让求职者放心。

二、产业与就业:良性循环的双向奔赴

就业友好。根基在产业。苏州深谙此道。

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机制是关键一招。在常熟高新区。智享生物新产线设备尚未安装完毕。用工服务已提前介入。政府为企业规划了6条招聘线路。急需的150名技能人才迅速到位。

截至8月。苏州今年城镇新增就业 29.01万人。这一数字占江苏省的近三分之一。企业有效用工备案人数达544.97万人。每四个在江苏就业的人中。就有一个在苏州。

产业升级催生新需求。苏州作为低空经济试点城市。创新推出 “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天空工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量身定制课程。让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三、技能提升:让每个人都能闪耀

技能是抵抗失业最好的铠甲。苏州深挖暑期培训潜力。将七、八月的教学淡季变为 技能培训旺季。

在苏州工业园区立宁职业培训学校。教室就是车间。作业就是工单。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编写工业机器人程序。在数字孪生环境中模拟预演。培训后走向产业一线。成为智能制造的生力军。

今年1至8月。苏州新增技能人才10.6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89万人。数字技能人才3.36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超96万。增量、总量均居全省第一。

四、城市韧性:就业友好的深层逻辑

就业友好型城市。本质上是一座有韧性的城市。它能抵御经济波动。能为劳动者提供持续成长的空间。

苏州连续五年获评全国 “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就业促进工作连续四年获江苏省政府督查激励。这并非偶然。

政府部门高效协同。人社、税务、财政等多部门组成联席会议。通过“免申即享”方式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0.9亿元。为企业减免社保费88.79亿元。真金白银减轻企业负担。

社银合作拓展服务边界。81个人社业务事项可在253个银行网点“就近可办”。就业服务从未如此触手可及。

结语:友好的城市,温暖的未来

就业友好。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种城市温度。

它体现在政府提前为重大项目做用工规划的前瞻视野。体现在青年人才驿站的免费一张床。体现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耐心咨询。也体现在技能夜校里的专注眼神。

苏州的经验表明:一座城市的发展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它能否让每一个劳动者感到 “很有福气”。

就业友好。苏州正在重新定义城市竞争力。这不仅是政策导向。更是城市文明的温度计。当一座城市愿意为每个梦想铺路。它的未来必然充满活力。

这样的城市。值得选择。值得留下。值得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