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去参加开国大典,吃饭挑三拣四,毛主席一首诗让他羞愧难当

发布日期:2025-11-22 06:14    点击次数:196

收视率稳居榜首的《香山叶正红》讲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入驻香山181天,为解放全国人民与筹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故事。突出了领导人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为什么伟大领袖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要直接入住香山工作181天,而不是直接进居北平?

双清别墅位于香山公园南麓半山腰,曾是古代的皇家园林,之所以叫“双清别墅”,是因为有两眼清澈甘甜的泉水。

根据香山公园园长张渝丽介绍,当年熊希龄在香山建了3000多间房子,能解决中央各机关人员的入住问题;距离鱼龙混杂的北京市区较远,且地方偏僻,树木茂密,利于防空和警卫,安全性也较高;还具有农村的特色,很接近中央各机关长期生活的环境,也能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

因此,毛主席以及中央领导们办公、居住地就选在了双清别墅,从此香山也变成了“进京赶考的第一站”。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驻北京的香山双清别墅,与国名党蒋介石进行谈判,同时还会见各民主党派、各界民主人士、召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搭建新中国而努力筹备。

和平谈判破裂,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主力军已经被歼灭,只剩下残余部队撤退至长江以南。于是,国民党代表李宗仁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

共产党担心国民党意图以谈判来拖延时间,加强长江南岸的防火线,依靠长江险峻地势来保存实力,从而卷土重来。对于此事,朱老总曾对毛主席、周恩来等表示,签字和平过江,不签字武力过江,反正就是一定要过江。大家表示纷纷赞同。

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果然蒋介石不是真心的谈判。

1949年4月21日,为了推翻国名党反动派,实现解放全中国的目标,毛主席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解放全国人民的号角。

渡江战役取得的胜利体现了军民团结一心的伟大精神。

为解决渡江人员的粮食、物资的问题,枞阳人民不足两个月分别完成修建长达80多公里的公路,修建大小桥梁50多座,收集渡江用的大小船只1956条,训练2000余名水手和船工;还在枞阳县共征粮600多万斤、柴草830万斤、军鞋54630双……可谓是准备相当充分。

接下来渡江战役总指挥邓小平,以及委以重任的刘伯承、陈毅等进入作战状态。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二野、第三野战军,当日晨发起渡江战役。在西起湖口、东到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冲锋号不断响起,解放军百万雄师不畏生死,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强渡长江以后便封锁了长江,占领了南岸阵地,最终攻破了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同时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也随之覆灭。

在这场渡江战役中,我们看到了当时人民群众对解放全中国的渴望与坚持,也看到了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这些时刻都在提醒着当今社会的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靠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造而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做到不愧对革命烈士们的牺牲。

毛泽东在香山喜闻南京解放,激动地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主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解放全中国任务不仅仅是占领南京,更重要的是为建立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而继续努力。接下来我们也该探讨探讨毛主席聚集各界民主人士的故事了。

毛主席写诗,说服了柳亚子

毛主席说服柳亚子的故事可谓是一段佳话。

柳亚子受主席邀请来到北平,用餐期间柳亚子嫌弃上的白面馒头和萝卜太过清淡,直接愤怒地大声嚷嚷不吃,表示自己要吃炒青扁豆角和顶花带刺的黄瓜。

上菜的小同志一脸无奈地说道:“整个西郊市场找遍了也找不到豆角。”

柳亚子听后回答道:“就算北平没有,南方运来也没有啊?”还接着指责小同志没有用心。

旁边夫人急忙劝解说:“那是季节菜。”

谁料柳亚子更加生气地将白面馒头扔到地上,小同志捡起地上的白面馒头,生气地说:“管你是谁,你也不能糟蹋粮食,白面馒头就是毛主席也不是天天有啊。”

听完小同志说的话,柳亚子变得哑口无言。随后,工作人员将实情报告给了毛主席。

由于毛主席与柳亚子是20多年前的老相识,都有写诗的共同爱好。于是,毛主席给柳亚子写了一首诗,收到诗的柳亚子感到非常惭愧。

这首诗既是唱和柳亚子对毛主席的诗,也是毛主席对柳亚子答复的诗。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文采和情商,轻松解决了这场矛盾。此时此刻,特别想更深入地去了解我们的毛主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杜绝奢华,坚守初心的作风

毛主席的房间陈设十分简单,一张办公桌、长沙发、木制的圈椅,以及各种书籍。

毛主席不仅喜欢陈设简单,还对木板床情有独钟。毛泽东到香山后的第一夜,睡在松软的弹簧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于是他叫来值班卫士,把弹簧床垫抬到堂屋,换成木板床,才安心睡着。

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无论什么时候,始终保持着简朴不奢侈的生活。

让人更意外的是毛主席居然穿着补丁衣服会见民主人士张澜先生。

毛泽东在香山交往的民主人士不止柳亚子,还有张澜、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马叙伦等人。毛泽东十分尊敬这些民主人士,比如毛泽东每次见老先生便出门相迎,并亲自搀扶下车上台阶。还有一次为尊重张澜先生,毛泽东特意吩咐李银桥找件好衣服,可李银桥找遍了毛泽东的所有衣服,发现都是打补丁的。

便跟毛主席诉苦道:“主席,咱们是穷秀才进京赶考的。”

毛主席则道出,贫寒的人容易成事,反而历来的纨绔子弟考不出什么好成绩。

李银桥接着请示,要不然先借一件好衣服穿?

毛主席淡定表示,有补丁没关系,只要整齐干净就行。

最后,毛主席就穿着补丁的衣服接见了张澜。

毛主席身为一代伟人,始终不忘初心,保持简朴作风及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真是让人不得不心生敬畏之情。

邀请宋庆龄北上,筹建新中国

各位民主人士中最为关键的是宋庆龄,她是孙中山的夫人 ,曾在革命失败时,她曾发表演讲《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痛斥蒋介石的反动行为。同时宋庆龄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坚定拥护者和践行者,也是国共合作的亲历者和推动者,更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坚定革命。

1949年1月21日,毛主席、周恩来一起联名给在上海的宋庆龄发起邀请信,希望宋庆龄北上,参加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指导如何建设新中国,此信也毫无强迫之意。

当宋庆龄收到信时,便回了一封拒绝的信。因为她的先生孙中山就在北平去世,算是个伤心之地,加上国共破裂后,追随蒋介石的宋家人也曾请宋庆龄与共产党谈判,被宋庆龄拒绝了。当时的宋庆龄不想参与任何政府的政事。

毛主席等人收到回信,并没有气馁,认为是诚意还不够。经过毛主席和周恩来的商议后,决定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带着亲笔信前去上海接宋庆龄,毕竟女同志之间更有共同话题。

邓颖超来到上海不是直接拜访宋庆龄,而是请廖梦醒一同去宋庆龄家中拜访。很遗憾这次得到的同样是拒绝,但是待邓颖超的态度还是友好的。向周恩来请示后,邓颖超便对孙中山故屋发生的误会做出解释及道歉,并查明人民政府接收的上海爱棠路一百九十号(宋子安私产),交由宋庆龄代管,直到宋子安回国。

最后,宋庆龄终于愿意北上,但提出了3个要求:

①不举行欢送会

②可以单独同张治中将军谈话

③ 事先不能通知任何人,也不能派任何人到车站迎接。

周恩来表示,前两个条件可以做到,但最后一个不行。于是,便拟定了一个迎接人员的名单,由宋庆龄从名单中圈出让哪些人去迎接,宋庆龄同意了这个方法。

中共中央领导人构建,新中国的“四梁八柱”

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筹谋擘画,与各界民主人士共同协商建国,从而搭建起新中国的“四梁八柱”。

首先阐明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毛泽东在香山写成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此文章中全面、准确、系统的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内容、作用和历史必然性,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与政策基础;广泛团结民主人士也为多党合作制度奠定了政治基础;

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人制定和修改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进一步完善了新中国的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政策,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指导;明确提出“四面八方”方针,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还写入了《共同纲领》第4章第26条;经讨论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正式写入《共同纲领》第51条,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法理依据;明确提出“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成为了新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这次会议为中共中央在香山工作181天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1949年3月25日至9月21日,中共中央在香山工作的181天,向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也希望当代官员能够铭记毛泽东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当然,人民群众也要积极配合好当地官员,让中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